【美食典故】知恩图报的沙河粉

味蕾

人气 116
标签:

“沙河粉”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米制品,原是指广州市沙河镇所产制的“薄粉条”。它是将泡过水的大米,磨成粉浆后拉成薄粉皮,经蒸制、切条而成,因为选用龙眉的白米,白云山的九龙泉水,故蒸制的粉皮,具有晶莹、细薄、软滑、爽口及Q韧等特色,因为品质好,口碑佳,人人喜爱,于是这种薄粉条的食品就被通称为“沙河粉”,简称为“河粉”。相传它的由来,还隐藏了一个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

约在清朝末年,广州北郊的沙河镇,有位樊阿香与妻子经营“义和居”的小食店,小俩口早上卖热粥油条,中午改卖家常饭菜,生意尚佳,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一天早上,有位身穿破衣的老人,斜躺在店门前的石头上。阿香生起了恻隐之心,请妻子送老人一碗热粥。老人身上没钱,不敢冒然接受。阿香哄道:“你安心吃吧!本店对老人家的热粥都是附赠品,从不收钱的。”从此老人就天天出现,善心的阿香与妻子也日日施舍。

有一天,阿香不幸卧病在床,不思茶饭,无力经营小食店。这天早上,老人又躺在店前,当听说阿香的病况后,自言自语:“恩人阿香茶饭不进,病情当然不会转好,今天我要亲自下厨,煮碗好吃的东西,给他进食调养身子。”

老人洗净双手后,就取用从山上引来的泉水浸泡大米,约过一个时辰,就使力地把米磨成米浆,再赶紧把水烧沸,把米浆薄薄地舀进竹窝篮内,使其流荡均匀后,放在锅架上,蒸约2分钟,取出蒸熟的薄粉皮后,将一张粉皮折叠三层,切成宽约1公分的长条,加入高汤、葱、盐、香油调味,亲自送到阿香的床前。

阿香闻到香香喷喷的汤粉,顿时有了食欲,吃了一口粉皮后,就被这滑嫩爽口,带点Q韧的口感,所吸引住,不自觉地吃了两、三碗后,从此精神渐渐好转,病况也日渐康复。

过了两三天后,大病全愈的阿香向老人道谢后,好奇地问:“您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厨艺?”老人长叹一声:“我原是宫廷的御用名厨,因个性正直,得罪了小人而遭到诬陷,差点人头落地,幸经贵人相助而逃出京城,为了躲避通缉,从此就四处流浪、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

老人又说:“此地是广州的沙河镇,就把这粉皮叫做沙河粉吧!我把它的蒸制要诀写在这纸上,以报答您近日施粥的恩惠。我在此地已停留太久了,若再不走,恐将连累到您!”话一说完,老人就离开了,而义和居的沙河粉却声名远播。


干炒牛河吃起来滑嫩爽口又Q韧。(图:彩霞/大纪元)

沙河粉的烹调方式,可干炒,如“干炒牛河”就是将沙河粉、韭黄(或洋葱)与牛肉,用油以旺火炒熟,再用酱油调味而成。可湿炒,如“湿牛河”就是在“干炒牛河”后,打上芡汁而成。可煮汤,如“上汤河粉”就是将沙河粉煮熟后上汤,加入云吞、鱼丸、肉丸等佐料而成。可凉拌,将沙河粉蒸熟后,直接沾酱食用。除上述之外,尚有“炸酱河”、“麻酱白糖河”、“凉拌鸡蓉河”、“咖喱叉烧河”、“生鱼肉片河”、“银针韭黄河”及“香菇发菜河”等佳肴。

近年来,沙河粉甚至被烹调成西式的甜品、通心粉,使其食法从传统的咸食,增添了甜食,味道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种口味。另在蒸制过程中,多加了红萝卜、菠菜、葡萄等蔬果汁,使其颜色从传统的白色,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色沙河粉。为了符合现代工商业社会快速的生活步调,沙河粉也采用了方便面(或称泡面)的制法,提供消费者另种速食品的选择。

沙河粉是中国南方、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区常见的米制品,在这些地区都有类似的米制品,如广东人的濑粉、闽南人的粿条、客家人的粄条、越南人的柠粉,都很相似,故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种方言交叠的地区,华人都将濑粉、粿条、粄条、柠粉和沙河粉视为同一种的食物。@*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食典故】绝处逢生的烧卖
【美食典故】慧心巧手的过桥米线
【美食典故】非凡脱俗的文思豆腐
【美食典故】深得人心的左宗棠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