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城市:出现在城下町的诺亚方舟

矶 达雄 / 译者:杨明绮

人气 13
标签:

1968荻市民馆

荻市民馆分为大小两个演艺厅,结合公民馆与餐厅的公共设施。两个会馆沿着道路,采直线排列建置,然后架上犹如盖子的白色屋顶。从外头看,像是长方形铝制便当盒。

外观十分简约,不晓得这栋建筑是什么设施的人,搞不好还会误以为是工厂吧。
说到荻市,就会想到开办松下村塾的吉田松荫、桂小五郎、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等,从幕末时期到明治维新的知名历史人物。

从荻市民馆徒步可到江户时代的武家宅邸与商家聚集的地区,菊竹在这飘散着浓浓城下町风情的地方,设计了一座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

菊竹说明这栋纯白建筑的设计灵感,其实来自“黑船”。只能说这般与周遭格格不入的设计风格,无疑是承继明治维新的革新精神,彰显荻市代表的历史意义。

这栋建筑物完工后六年,菊竹又设计了旁边的市厅舍,外突的斜屋顶设计,看得出试图融入四周都是传统建筑的顾虑。这般变化多少证明菊竹当初设计荻市民馆时,多么想突破传统。


(1)从东侧仰望,钢筋混凝土打造的下半部结构,上方覆着钢制天盖。
(2)北侧入口以及附设餐厅。
(3)挟在两座演艺厅中间的大厅。
(4)从东侧的市厅舍能看到市民馆的屋顶。
(5)小演艺厅的内部空间。
(6)大演艺厅的空调出风口。
(7)从小演艺厅墙上呈放射状的立体三角形桁架。
(8)大演艺厅的内部空间。LED照明犹如点点繁星。
(9)小演艺厅里附设的会议室。从部分透明天花板可以窥见屋顶的架构。

将天空包进室内的建筑,外观别具特色,内部也相当可观。

走进玻璃门入口,就是挟在大小演艺厅中间的大厅。

演艺厅是由两面曲折相对的墙壁,打造出复杂的平面空间,清水混凝土的直线框条设计,感觉十分沉稳。

抬头一看,头顶是一大片由三角形细钢骨立体桁架构成的屋顶。看到这样的描述,也许你会想说应该是用单一尺寸的钢线,采同样的接合方式所构成的空间桁架,其实不然,这里使用的三角形立体桁架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高度起伏不一,钢线的长度也不一样,加上是呈放射状延伸,所以整个空间看起来就像一顶帐篷。

根据菊竹主张的代谢理论,一栋建筑必须事先区分出将来“可以改变的部分”与“不可改变的部分”。这栋建筑便是藉由“上半部结构的屋顶”与“下半部结构的墙壁”两种结构上的不同,彰显这般理论。换句话说,将屋顶设计成帐篷的构想,就是表现出“可以改变的部分”。

接下来,进入演艺厅瞧瞧吧。先介绍小演艺厅,小演艺厅是六角形平面,还设有像耳朵般的会议室,可以合并使用。虽然目前演艺厅上方架有天花板,但这是后来才增建,所以看得到当初支撑屋顶的钢骨。

接着介绍大演艺厅。当初是以舞台为主而设计的大演艺厅,可容纳889席(完工当时为1100席),这里的屋顶也是采钢骨外露的设计。小演艺厅、大厅、大演艺厅的上方都架着形状不一、厚薄不一的桁架,就某种意味来说,这般屋顶架构犹如云朵。

再来是非常吸睛的照明设计,点点光源宛如满布夜空的繁星,整个空间上方就像飘浮着云朵与星辰。若说“Sky House”(1958年)是浮在半空中的住宅,荻市民馆就是将天空包进室内的建筑。

为了防灾、防护而设计的天盖

我试着重新思考覆盖在荻市民馆整栋建筑物上方的天盖,究竟蕴含着什么意味。

建筑评论家长谷川尧,曾在《建筑的(降临)将来》(初次刊登于《新建筑》1969年7月号、收录于鹿岛出版会《建筑的出自》)发表对于天盖的看法。他认为天盖让人联想到建于战火废墟中的临时军营。长谷川更批评这样的建筑设计让人产生一种“空间共享的感觉”,忆起战后物资缺乏的严苛情形,无疑是“一种蕴藏着堕落危机的虚妄技法”。

其实,菊竹设定的严苛情况不是战火废墟,而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巨大灾害,因此菊竹希望能盖一座守护当地居民的防空洞,犹如一座透明的巨蛋罩住整座城市,免受灾害侵袭。我想荻市民馆的天盖也许蕴涵着这般意味。

这栋建筑好比一艘为了保存人类文明,航向未来的诺亚方舟。

荻市民馆
所在地 山口县荻市大字江向495-4
结构 RC结构‧S结构
楼层数 地下1层‧地上2层
总楼地板面积 3797㎡
设计 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
结构设计 松井源吾构造研究室
设备设计 井上宇市设备研究室
照明设计 石井干子
音响设计 NHK技术研究所
施工 奥村组
完工 1968年

(1)菊竹作品中,外观最简约的荻市民馆(1968年)。
(2)内部结构却是最复杂!
(3)从大演艺厅望去的大厅中央
(4)大演艺厅是这样的感觉,保证每个人来这里都会抬头看天花板。
(5)为求音响效果,在两侧上方架设玻璃板。之所以使用玻璃材质,而不是一般的反射板,是为了呼应照明效果。
(6)照明设备于2011年全部换成比较耐用的LED,馆方人员也比较安心。
(7)照明部分活像蜘蛛网!由松井源吾与石井干子联手打造。

(1)大演艺厅
(2)小演艺厅
(3)在RC结构的大小演艺厅上方,架着钢骨盖子。犹如蜘蛛网的钢骨架构,可是计算过最低使用量所讨论出来的结果。
(4)构想 组长 伊东豊雄
(5)计划 组长 小川淳
(6)造型 组长 远藤胜劝
(7)当时,菊竹事务所醉心于三阶段方法论,所以也是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设计。虽说如此,但结果往往不一定如预期。
(8)构想
(9)计划
(10)造型
(11)事实上
(12)由伊东豊雄领军的小组,实际构想的计划是这样←。“大演艺厅为RC结构,各独立空间采钢骨打造”,结果出来的成品有落差,不晓得年轻的伊东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T_T)
(13)仔细想想,若一切都如构想进行,就没必要分成三组了。也许菊竹的三阶段方法论就是以否定为前提,藉以“激发灵感”吧。
(14)看到矗立一旁的荻市厅舍(1974年),平凡如我,心想:“要是这里也设计成白墙就好了,这样不是很有整体感吗?”也许在当时的菊竹事务所里,可不容许一陈不变。
(15)市民馆的钢骨结构形状(尤其是角度的呈现),总觉得似曾相识……没错!很像苹果的i phone!
←这么看东侧的圆孔,真的很像。
荻市公所何不考虑和苹果公司来个跨界合作呢!@

摘自 《浮动城市:日本当代建筑的启蒙导师 菊竹清训的代谢建筑时代》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教战手册:挑选沙发7步搞定
空间魔法师:巧思创造内置空间
小动作大改变 简单居家布置减压法
走进英式乡村风的家:悠闲生活(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