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市中国城口述历史”项目(下)

开辟华人通向主流的通道

人气: 7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12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钟鸣纽约报导) Ann Chan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她在1个月大的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因为家里太穷,父母有8个小孩(其中6个是女孩)要养。在被收养时,养父母给了Ann Chan的亲生父母一个红包——25美元。在养父母双双去世后,Ann Chan开始抚养15岁的弟弟,直到他长大成人。她说:“弟弟在20多岁的时候结婚,虽然非常拮据,她还是想办法支付了他的婚礼费用。”

第一代“竹升”的父母,即美国的第二代华人移民,因为受歧视很难从事其它行业,很多都是餐馆或洗衣店老板。加上当时没有钱另租房子住,通常来说,一家人的吃、住,都在洗衣房或者餐馆里。这一状况在1943年《排华法案》废止之后,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中国城口述历史”项目主持人陈李慧珍教授介绍说,60年代民权运动以后,华人被歧视的状况才有所改善。

在歧视中长大的第一代“竹升”,通过建立与主流接轨的社区组织,打开了一条华人通向主流的通道,在原有华埠以宗族为中心的社团结构之外,建立了一批与主流社会对接的社会服务机构。

在40年代的时候,上面提到的Ann Chan和一些从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毕业的华裔学生一起搬到长岛,建立了“金鹰俱乐部”(Ging Hawk Club),这是长岛第一个华裔民权组织,也是“长岛中华文协”(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Long Island,简称“长岛文协”)的前身,现在“长岛文协”中文学校仍然是长岛地区最大的中文学校。1934年出生的Harold Lui,曾经担任“中国城健康中心”(Chinatown Health Center)执行主任超过十年,该机构是“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的前身,Harold Lui同时也协助成立了“华策会”(Chinatown Planning Council)。此外,还有“美华协会”(OCA)长岛分会,这个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机构,有很多成员也是40至60年代成长的“竹升”,陈李慧珍教授目前还担任“美华协会”长岛分会董事会主席。

项目出版的第一本书:《谁是广东华人?》(图书扫描)

两代人之间的精神对话

28岁的韩裔学生Arthur Roh来自洛杉矶,目前是纽约艾德菲大学的二年级博士生,师从陈李慧珍教授。他在“中国城口述历史”项目中负责一部分采访,Arthur还记得自己采访的第一个华人校长,他们先在位于勿街21号的“合记”(Hop Kee)一起吃饭,然后到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内进行采访。“当我发现眼前这位50多岁的受访者,可以说出流利的英语时,我很吃惊,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年纪的人只说母语或者是英语很差。”Arthur Roh说。

在采访之后,Arthur Roh决定要和自己的父母谈一谈,“这些故事很动人,我也想问自己的父母他们的经历。(采访)帮助我从他们的角度去看、理解(父辈的事情)。”“上一代组成了一些机构,希望提供我们很多的信息、帮助我们找工作,但我们对此并不感激,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经历了这样的困难,希望以后来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不要再经历这样的困难。”

责任编辑:季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