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华人殡仪馆实践华人习俗 生意一枝独秀

华人讲究入土为安 加上心理需求不同 让相关行业热度不减

人气: 12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大纪元2016年07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 在主流丧葬业多重受压,殡仪馆大幅萎缩的背景下,华人社区这个行业仍然兴旺。美东联成公所顾问赵文笙说,现在华埠的几家殡仪馆“都够生意,没有不够的。”根本原因是华人的心理需求和美国人的很不一样。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即使是火葬过后,也要选择一块墓地,让骨灰葬到下面,上面放一个石碑,完成入土为安的仪式。”赵文笙说。

在曼哈顿华埠有一条茂比利街(Mulberry St),就在哥伦布公园的一侧,这条街上集中了三家华人经营的殡仪馆和一家寿材公司,附近还有两家花店和两家出售出殡用的纸钱、纸车马、纸元宝等纸扎用品店。

赵文笙是华人善终会创会董事之一,对华埠殡仪馆的生意了如指掌,他说:“你去看殡仪馆门口贴的,一张纸代表还没有出去(出殡)的,有几张纸,就代表有多少‘睡’在里面等出殡的,你把三家贴的纸都加一起,就知道了,人多的时候还要等排期。”

“中国人的死人生意比谁的都更好做”,赵文笙说,人口寿命延长导致殡仪馆供过于求,这种情况在华人社区不存在,有两个原因:第一,华人移民越来越多,人口基数爆增;第二,华人新移民的病比较多,健康不如美国平均水平,“中国沿岸的新移民吃海鲜,有很多环境污染造成的病,吃不干净的东西,年轻人过世,很多都是癌症死亡,得肝癌的比较多,还有喝酒、抽烟的问题等。”

华人的丧葬成本也比西方社区高。“老外不一定入土为安,老外的很简单,几千元什么都搞定,中国人的(丧葬费)要2万。(墓)地,要看风水,从1千元到1万多元,什么都是钱。”赵文笙说,传统中国人的生死观念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当走到尽头时,希望能够体面、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以前年纪大的老侨,尤其是福建人老一辈的,他们借钱、借高利贷也要做大。”

同样是让后代“慎终追远”的善终理念,中西方也是不一样的仪式。“有钱的犹太人,他们也会买大墓地,外形做的很漂亮,让子孙来拜时,都看的到。 但是你要他买一万、四万元棺材他们就不来了,因为葬下去的看不见。但是华人放下去的也要高档,寿衣、出殡时祭奠用的纸幡、纸元宝、甚至纸制楼房,各种祭祀礼仪,多的一塌糊涂。”丧葬费用高的原因不在于这些成本,根本原因是人的心理需求不同。

一般葬礼的费用包括整理遗容,租用灵堂,刊登讣告,花圈挽联,和出殡的费用。赵文笙打开华文报纸说,中文报纸里每天登的讣告、讣闻,对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移民来说,其行文格式古老得让人难以理解,对华人社区的老一辈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讣告就有7个人,有时一人就买了一个版、半个版,这比一般广告还贵(因为登在社区版),你买了讣告,隔天就一定要登‘哀谢启’,叩谢亲属、乡亲的哀悼,这是规矩。”

传统上,华人开祭到出殡,通常是两天,“每一家殡仪馆每天只能出两个,因为只有两个礼堂。根据殡仪馆的统计,死人最多的就是冬天,因为年纪大的老人,气管遇冷收缩,特别容易夺命,但是最让人头疼的是黄历新年之前,因为中国人传统,很忌讳把遗体留着过年,而有一些坟场周六下午不做,周日不做,公众假期不做,大家都要赶在大年三十前搞定,就要等排期。而每一个人都要选一个好日子,大家一看黄道吉日,都是同一天,殡仪馆就忙不过来。”

墓地的费用则随着地价的增值而水涨船高。赵文笙说,现在的墓地基本都已饱和,以前新会同乡会在布碌崙买的墓地,3百元一块,现在已涨到1万,“在高山看到河流的风水宝地,现在没有了。”

不过,随着年轻移民的增加,华人市场也开始发生一些变化,赵文笙说,“老一辈的讲究风水,认为福人葬福地,后辈子孙不用做工,愿意花大钱在墓地上。现在的观念一路在变,一来年轻人不相信祖坟福泽后代的说法,都是要自己努力去做工;二来,现在年轻一辈的没有钱,以前都是去上州土葬,一万几千的墓地,现在转到新泽西,几千元搞定。”◇

责任编辑:周美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