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一心向道的刘潜

朱月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 ,

刘潜,小名叫宜哥,是唐朝宰相刘瞻的哥哥。刘潜家里贫寒,可是爱好道家学问。曾经有个道士经过他家,见他与众不同,就问他是否知道修道之事。潜回答说:“知道,可我本性太俗气,业根不净,怎么能强学呢?”道士说:“我们能互相学习吗?”潜说:“不敢当。”于是拜道士为师,随之进了罗浮山。

当初,刘潜与刘瞻一起读书作文章,刘潜仰慕高尚的事物,刘瞻则羡慕仕途之道。刘潜对刘瞻说:“我肯定不会考中,但将会隐逸于山林。你考中后,一定会为尘世中的俗务而奔忙。然而,你在富贵时要小心谨慎,四十年后,可见分晓。”刘瞻回答说:“神仙之事过于遥远,秦皇汉武,不也没求到吗?真不如到朝廷去作官来的实在?”自此,刘潜越发勤于修道,最后隐居在罗浮山。刘瞻则进士登科,步步高升,直至位及宰相,以谨慎著称。

后来刘瞻被贬到日南,途经广州朝台时,把船停泊在江边。忽然有个头梳丫角身穿布衣的少年,冒着暴雨来到船前,衣服和鞋子却没有湿。他说要见刘瞻,刘瞻的随从都很惊讶,问他何人。他说:“就说宜哥来了。”随从报告给刘瞻,刘瞻问那人的形象特征,随从一一告诉了他。刘瞻既惊讶又感叹,把刘潜迎入船内。刘潜看起来也就二十来岁,刘瞻却已是白发衰朽之年,正在做被流放之臣。刘瞻悲喜交加,潜劝慰他说:“我俩为兄弟,手足之情,往日我所说之言,恰好四十年了。”刘瞻也很感叹,就问潜说:“我能再去修道吗?”刘潜说:“你已身在荣华富贵之中,恐怕难以放下这些,心也不可能静下来。即使自家哥哥已升天仙也不可能救你。今天是来向你道别的,不是来救你的。”于是哥俩同船而行,畅谈平生阔别之事,一天晚上,潜突然不见了。

后来,在罗浮山中,时而会见到刘潜。刘瞻最后死在被贬的地方。

(资料来源:《续仙传》)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pi/index.php?news=2180)

──转自明慧学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海南道人惠英,字颖孺,出生十二日母亲就去世,七岁出家为小沙弥,二十岁跟随我学习。我在各道场所讲述的佛理精要,从来不曾想过要把这些言论收集记录,汇编成书。
  • 虽然缑氏山海拔仅有308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出名却是因了两位神仙的缘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据说她曾在缑山修道。因为她姓缑,故该山名缑氏山,后简称缑山。另一位是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乔、王子晋。
  • “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
  • 此典故形容人风仪高雅,为人称羡、效仿;也用以咏外出游赏。
  • 古代修道者甚多,而得道者极少。这是因为修道艰难,师父对弟子要求非常严格。若是没有非凡的决心和意志,则很难修成。
  • “方外之士”出自《宋史‧隐逸传》,又作“方外之人”。“方外”,世外的意思。
  •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容器,里面装进了什么,它就是什么。所以要多读好书,不要看邪恶的东西,不好的电影都不要看。以保持思想、心灵的纯正。
  • (BBC报导)周日(5月24日)在凭吊二战遗迹、意大利南部的卡西诺山修道院的时候,教皇号召中国信众恢复对基督的信仰和教廷的效忠。
  • 故事源自《战国策﹒齐策四》,曰:“黜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唐朝时有位法名释常愍的僧人。他是山西并州人,自从剃发出家后,就修炼佛教净土宗的佛法,发愿一定要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因此总是精进不懈的念诵那一法门的佛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