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风云人物
郭子仪是中唐时的名将,唐室江山多次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都有赖他力挽狂澜,才使唐朝转危为安。
王昭素,宋朝酸枣(今河南延津)人。不但学问渊博,博通“九经”,精研老庄、《诗经》和《易经》,其为人敦厚,不慕荣利,乐善好施。
宗泽(公元1060年~1128年),字汝霖,谥号忠简,浙江义乌县石版塘人;相传宗泽出生时,曾有金麒麟现身,其母抱他到过宅旁的石版塘施洗,石版塘后来由此更名为麒麟塘。
包拯是北宋人,曾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且先后出任京东、陕西、河北等路转运使。他因大公无私、不畏权势、清廉爱民,故素有“包青天”的美誉。
苏州西园戒幢寺五百罗汉堂里,有个泥塑疯僧的立像,他就是“风波和尚”。传说他有十样毛病:歪嘴、驼背、斗鸡眼、招风耳朵、癞痢头、跷脚、抓手、斜肩胛、鸡胸、外加歪鼻头,因此又叫 “十不全” 和尚。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的正直以及闻名于世的“扫秦”事迹。
王翦是战国时代频阳县东乡人,从小就文武双全。他与儿子王贲都是秦王赢政手下的大将。
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之治”,政治昌明,文治武功均盛,民阜物登,社会康乐,可与他的先祖太宗世民的“贞观之治”媲美。但开元之治中,玄宗友爱的表现,不仅唐朝历代帝王莫能及,即使搁在整个中华历代君王中,像这样敦睦友于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的呢﹗
神农氏即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袓之一,现在所称炎黄子孙的“炎”,就是指神农氏。他教民务农,又亲尝百草医治黎民的病痛,而且成立交换货物市场,互通财货,使人们生活获得大幅的改善,因此农民、药商、医生均将他奉为神明,并立庙敬祀。
宴婴字平仲,晏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出生于春秋末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身高不满六呎,但他并不自卑,而能运用他的智慧宣扬齐国的声威,他曾任官于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在他担任宰相时,勤于政事,清廉自守,对于良好的建议皆能从善如流,更能大力选拔优秀人才替齐国委靡的朝纲注入了一股清流。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是北宋的名臣,曾经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概括了他忧国忧民的一生。他许多的生平事迹,也被后人一代一代地传颂着。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一○八四----?),是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女性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她最大的成就在于诗词,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兵书,内容是有关战争的各种军事问题,可以说是一本军事宝典,而写这本书的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他在中印度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沿途向名僧学习佛教经典。
贞元年间,有位隐者叫袁隐居,家住在湘楚一带,他著有《阴阳占诀歌》一百二十章。
明朝吴承恩创作的小说故事《西游记》里有个和尚唐僧,他一心向佛,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尽艰辛,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而在历史上,也确实有一个法名玄奘的唐僧,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冒着生命的危险,凭着满腔赤诚和毅力,孤身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才到达印度取得佛经。
李靖名药师,为唐朝开国元勋,晚年被封为卫国公,故人称李卫公。他年少时,即聪明颖悟过人,常说:“只要有机会遇到明君,我一定要建立一番英雄的事业。”
房玄龄是齐州淄县(今山东省临淄县)人,自幼聪颍好学,由于出身名门世家,因此有很多机会博览史书,父亲房彦谦是著名的学者,深受人敬重,启蒙时的房玄龄已读遍了史、子、集,在父亲严格的调教下,不但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洋洋洒洒的长篇理论也难不倒他,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成为一个才德兼备的年轻人。
赵云,字子龙,是《三国演义》蜀汉五虎将之一,素有“虎威将军”及“一身是胆”的美誉。其实赵云最令人后人称颂的不只是他的骁勇善战,而是他有不同凡响的优秀人格。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国东方(今河北雄县及任丘县一带)升起一颗璀璨的医学巨星,他-就是中国古代史上医术最高的名医-扁鹊。
相传中国文字是仓颉创造出来的,他是古代伏羲时的史官。后人为了感念他的伟大贡献,从南北朝起就将他和“至圣先师孔子”同时敬奉。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父亲为他取名“承恩”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留名青史的忠臣。然而他并没有达成父亲的期望,在科举场上屡不得志,考了多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勉强考上了一个岁贡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凌(江西省吉安县)人,出生于南宋末年多难的朝代,因此文天祥的一生可说是坎坷多劫。
范宽是北宋的山水画大师,与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同为陕西耀县人,并称“柳范”。北宋时,朝廷对绘画艺术相当重视,为了吸收各方艺术创作人才,成立了画院并赐以官职。然而范宽没有选择在仕途追逐,反而隐居至人烟罕至的终南山与太华山居住,终生以山林为伴,沉浸于风雪雨雾之中,把自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因此他的山水画往往令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中的感觉,故有人评范宽物象之幽雅, “本朝自...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伯夷叔齐的故事,孔子、庄子及后来的司马迁等人都记述过。相传伯夷、叔齐是殷商末期孤竹国国君之子,其父临终前立幼子叔齐为国君,老国君死后,叔齐便以天伦为重,把王位让给大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说这是父命,不能违背,随后离乡远游。叔齐不肯自立为君,又把王位让给二哥,而后外出寻找大哥。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浙江人,又因曾在蜀任教,蜀献王取其读书处名为“正学”,所以也有人称他“正学先生”。方孝孺从小就在一个书香世家中长大,父亲方克勤以“循吏”闻名于当时。也就是家庭教育的严谨,奠定了方孝孺日后良好的品德。
岳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南宋著名的将军,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这外患多又政治腐败的时代,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啊。
李白,彷佛是从那蜀中巍峨入云的仙山来到人间一般,怀着一身傲骨,成就了盛唐时代最辉煌的一页。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政治家。他父亲是齐国的大夫,然而到管仲这一代后,却是一贫如洗,但管仲丝毫不以贫困的生活为耻,他经营了小本生意来维持家计,更是认真的苦读诗书,勤练武艺,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负。
太宗尝谓侍臣道:“于今名将,惟世勣、道宗、万彻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薛万彻为右卫大将军,慓悍骁勇,颇立战功,唯不识少文。太宗对文武有功的臣下,常妻以公主或宗女笼络,使他们乐于挥洒生命的伟力,做太宗雄才大略,建构“贞观之治”的推手。
共有约 15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