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隐士篇

【风云人物】修己助人的王昭素

文/宇生 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5日讯】王昭素,宋朝酸枣(今河南延津)人。不但学问渊博,博通“九经”,精研老庄、《诗经》和《易经》,其为人敦厚,不慕荣利,乐善好施。

不重利,德行化人心

王昭素的家中有一头驴子,有很多人都来向他借驴用。因此,王昭素要外出时,总是先问仆人:“外面有没有人来借驴呢?”如果仆人回答说:“没有。”王昭素才放心出去。因为他怕自己外出了,来借驴的人会找不到人。

王昭素每次买东西,从未与人讲价还价,也不争论价格高下。县里人都说:“王先生购买东西从不还价,我们也不能向他要高价。”

有一回,王昭素整理所居住宅时,用有香气可供玩赏的橼木堆积在门中。晚上,有盗贼挑开门准备盗窃椽木,昭素发觉了,并没有作声,反而将椽木丢到门外。盗贼见此情景,非常惭愧的离去了,从此乡里再也没有了盗贼。

不求名,君民齐推崇

王昭素自小好学不愿做官,品行卓绝,受到乡里人所称赞。他常聚集四方学子,亲自教授他们。乡里人若发生争执,他们大都不去找官府理论,反而找王昭素来解决。由此可见,人们对王昭素的尊敬。

王昭素70多岁时,早已是德高望重之人。有一回,宋太祖赵匡胤便向王昭素请教治世养身之术,王昭素告诉他说:“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何以言之呢?盖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故治国之道,莫如爱民也。而欲为身之害,害少则身安。故养身之道,莫如寡欲也。而人主爱身,乃可以爱民;而安百姓,终可安其身也。

太祖爱他说得有理,便将这两句言语,书于屏风及几案上,以便时时警省不能遗忘也。这便是有名的“受言书屏”的故事。

后来,宋太祖希望王昭素可以留下来为官,但王昭素淡泊名利,志不在此。宋太祖于是授其为国子博士(最高学府国子学中的教授官),赐茶药及钱二十万,让他回家养老。王昭素安享高寿八十九岁,卒于家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东汉光武帝时候,重用了一个非常正直刚强的人来治理首都洛阳城,他就是有名的“强项令”董宣。“强项”,白话说就是“硬脖子”;“令”就是县令。“强项令”这称号是有典故的。
  •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 范宽是北宋的山水画大师,与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同为陕西耀县人,并称“柳范”。
    北宋时,朝廷对绘画艺术相当重视,为了吸收各方艺术创作人才,成立了画院并赐以官职。然而范宽没有选择在仕途追逐,反而隐居至人烟罕至的终南山与太华山居住,终生以山林为伴,沉浸于风雪雨雾之中,把自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因此他的山水画往往令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中的感觉,故有人评范宽物象之幽雅, “本朝自无人出其右。”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凌(江西省吉安县)人,出生于南宋末年多难的朝代,因此文天祥的一生可说是坎坷多劫。
  • 王维是唐朝的诗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闻名。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富有正义感。
  • 贞元年间,有位隐者叫袁隐居,家住在湘楚一带,他著有《阴阳占诀歌》一百二十章。
  • 他在中印度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沿途向名僧学习佛教经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