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撞機事件震盪江澤民政治版圖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1日訊】前往拉美訪問十二天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本週已返回北京。毫無疑問,中美撞機事件是他最近一次經歷的外交大試煉。這次政治試煉的結果,不僅考驗江能否順利把政權傳承到屬意的下一代手中,也影響江未來的政治評價。「經濟學人」說,明年中共「十六大」及後年人大換屆時,外界就可明瞭,江澤民營造的政治版圖是否將受此次事件的震動。

最新一期出刊的「經濟學人」指出,許多現象顯示,江澤民並不具強有力的政治權威。拿這次中美撞機事件來看,儘管受到共軍內部鷹派勢力抵制、廣大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的反彈,江澤民仍能將決策基本控制在不影響雙邊關係的軌道上;但是,接著仍將出現許多試煉,美軍偵察機員已獲釋,但軍機交還卻更棘手。

據工商時報報道﹐「經濟學人」以「中國的謎」為題的專文說,下週美台軍售會議美方即將決定出售先進武器給台灣,江澤民會做如何反應?同時,江澤民也要決定如何面對台灣前領導人李登輝可能訪日,一旦李登輝前往日本,江澤民又將如何自處?

過去中國領導人不管公眾意見及政治後果做決策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文革時期把美國罵成「紙老虎、帝國主義元凶、霸權主義總後台」的毛澤東,可以在一夜之間對著尼克森搖身一變為親美派,鄧小平也可以在九○年初和「變色的東歐」一一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而不去管內部保守勢力的意見;但江澤民卻不具毛或鄧的權威能耐,更多的時候他是依靠集體共識。換言之,在許多其他事物上,江澤民可能面臨傳統保守派的壓力,以妥協來維護中美或中日關係大局。

江澤民必須更謹慎行事的是,不管中國鎮壓哪次大型反政府行動、包括「八九民運」,都是以「愛國主義」為號召,中共會這麼做乃是認為必須佔領「愛國主義」陣地,否則就會被別的政治勢力佔據;但經常利用「愛國主義」旗幟,其邊際效應必然遞減,結果就是反江勢力更易集結,出現「批江」的聲音。

扣留美國軍機人員十二天,或許江澤民還認為是歷經九九年五月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使館事件後,美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並藉此滿足內部民族主義的要求。可是,還有許多民族主義者認為遠遠不夠,中國外交部就收到不少民眾寄來「鈣片」,侮辱中國政府「沒骨氣」。

目前仍然不能確切把握,江澤民是否將在明年中共「十六大」上退下來。按照江的構想,明年他將卸下總書記職位,但保留中央軍委主席一職。如此設計是讓江能保留卸任後仍對中國最高層行使影響力,但許多民族主義者對這位「骨氣不夠」的領導人的留任計劃,已表示不滿。

「經濟學人」說,內部高層或許問題還少;但逐漸增多的強硬勢力,及因改革受挫的底層不滿力量的蓄積,是否導致江澤民為了保留政治影響力而採取強硬政策,才是值得關注之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布希求助克瑞強 克瑞強打電話 江澤民不接 (4/21/2001)    
  • 沈江:江澤民身世探源 (4/21/2001)    
  • 伍凡: 華盛頓對北京正採取“接觸和圍堵”的兩手策略 (4/21/2001)    
  • 蘇紹智: 論江澤民的“德治” (4/21/2001)    
  • 凌鋒: 江澤民為何唱衰國民黨 (4/21/2001)    
  • 人權議案未通過并非給江澤民發殺人執照 (4/21/2001)    
  • 何清漣諷刺“三個代表”新作遭查禁 (4/21/2001)    
  • 去中國研究恐遭不測 三百國際學者致函江澤民 (4/21/2001)    
  • 中美撞機事件 顛覆江澤民政治版圖 (4/20/2001)    
  • 老布什的發現讓朱鎔基大吃一驚 (4/20/2001)    
  • 江澤民再促美國停止派機偵察中國 (4/20/2001)    
  • 科州七家社團呼籲不應漠視江澤民踐踏人權行徑 (4/20/2001)    
  • 古德明﹕江澤民的海靖式勝利 (4/20/2001)    
  • 普茨茅斯先驅報揭示江澤民對法輪功的三大命令 (4/20/2001)    
  • 上官天乙:布什掐著江澤民的脖子 不敢下手 (4/20/2001)    
  • 【紀元專欄】 林保華:江澤民做壞事還要拖國民黨下水 (4/20/2001)    
  • 陳方安生臨別贈言金石良言 (4/20/2001)    
  • 唐柏橋 : 高瞻與李文和 (4/20/2001)    
  • 江澤民妥協露底牌 小布什敗中取勝 (4/19/2001)    
  • 江澤民外訪 美國衛星間諜大探秘密交易 (4/19/2001)
  • 相關新聞
    江澤民妥協露底牌 小布什敗中取勝
    唐柏橋 : 高瞻與李文和
    陳方安生臨別贈言金石良言
    【紀元專欄】林保華:江澤民做壞事還要拖國民黨下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