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新紀元】謝田:稀罕的土壤與罕有的國策

【大紀元10月29日訊】當年學地質地球化學,好像是上變質岩的課時,講到中國的稀土。談到白雲鄂博、地球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儲量占世界一半,授課教師眉飛色舞、意氣風發,我們也受到強烈的感染,跟著心花怒放;覺得還是中國人行啊,連世界上那麼稀有的東西,我們都一片片的蘊藏在蒙古草原。白雲鄂博,聽來雄偉壯麗,還有幾分神祕莫測。可惜近年來白雲鄂博礦區村民的癌症率特高,綿羊長著內外雙重的牙齒,白雲般的羊毛也很難看到了。

稀罕的土壤和金屬

稀土(Rare Earth)或「稀罕的土壤」這個詞,是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但其在地殼內的含量其實相當高,有的甚至高於鉛,丰度最低的也比黃金高出兩百倍。當年,化學家為了分離全部稀土元素,前後花了一百年的時間。但他們現在已經廢棄了「稀土金屬」的稱呼,所以稀土既不是土,也不很稀罕。也許是18世紀的人開玩笑,一個「稀」(rare)字,就引發了人們「物以稀為貴」的聯想。

世上稀土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世上使用稀土最多的國家,則是日本;兩國剛因為那個沒什麼土的海島對峙,現在又為土吵了起來。第三次中日經濟對話和上次一樣,日本再度將稀土列入議題,因為這不但影響日本經濟,也影響世界經濟。日本呼籲中國應該擴大、而不是限制稀土出口。中國商業部否認「稀土禁令」,但官員們一面減少稀土出口的配額,使今年比去年少了四成,一面說對日本沒有限制。

中國稀土禁令是真是假,外人摸不著頭腦。但政府的一系列舉措,如內蒙自治區規定由包鋼專營全區的稀土,南方五省簽署稀土開發聯合行動方案,商務部召集主要稀土企業商討出口,並進一步縮減稀土出口配額,則是有目共睹。瞭解中共的人當然知道,沒有國家計委的指使,這類訊息不會隨便釋放出來。近來中共也確實跟國際社會「接軌」了,懂得用「民間管道」、小道消息放風,試探國際社會的反應。

稀罕的土壤武器

路透社的分析稱,中國有把稀土作為武器的意願,來「敲打其他國家」;德國人則認為,稀土已成為中國和西方新的爭端,並且衝突可能升級。美國軍事家和政策制定者更是直接建議,美日等國應該聯合起來,反對中共把國際貿易政治化。

德國政府分析了2030年前全球原物料對經濟的影響,發現世界上最缺乏的14種主要金屬材料,排名前三位的是鎵(Gallium)、銦(Indium)和鍺(Germanium),它們分佈在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南非、巴西等十幾個國家。如果所有這些國家都像中國一樣,以國家力量干涉原物料開發、國際貿易,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呢?中共一面聲稱要做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一面卻在幹著不負責任的事,這又怎麼能怪世界各國對中國心存疑慮呢?

中共官方說,出口限制是因為環境問題和歐美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按中共前黨魁「韜光養晦、善於藏拙」的策略,中共顯然朝中無人。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中國即使力有不逮,仍然聲色俱厲,這怎麼能說服日美把最先進的技術出口到中國呢?軍事技術出口受限,軍民兩用技術也會受限。而在當代,幾乎所有的民用技術都是從軍用技術脫胎而來的。如果國家在技術上持續落後,什麼產業升級、從「勞動密集」到「知識密集」的轉變,也都無從談起。

中國媒體宣稱,中國稀土要自己做主,不能有太多的「國際主義精神」,中國知識界也開始抱怨WTO對中國的限制。國際條約下的權力和義務永遠是聯繫在一起的。中國三十年經濟和外貿的發展、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得益於WTO的保障。好處得到之後,卻不想盡義務,這怎麼行呢?中共知識精英不去教育民眾遵循國際準則的習慣,反而沿用中共的流氓手法。這毀壞了中國的聲譽,也使國人的形象受損。說到底,是中共毀壞了國家的法制體系,使得民國建立的法制傳統蕩然無存,才有如今全社會蔑視法制、踐踏法制,和崇尚官本位的惡習。

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報告說,中國稀土冶煉分離的年生產能力是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按理說,如果中國是計劃經濟的國家,這種現象不應該出現,因為這不符合計畫的原則;如果中國是市場經濟的國家,這種現象也不會出現,因為市場的原則不允許它發生。但為什麼這種既攪亂了國際市場,中國人自己又吃力不討好、還污染了環境的事情會在中國發生呢?這恰恰說明了中國的經濟體制,是一種畸形的、計畫和市場粗暴結合、不倫不類的體制。這個體制除了給地方保護主義和各級官僚提供了貪污腐敗的機會,實在沒有什麼其他的益處。

中國政府應該做的,不是刻意打亂世界金屬市場的秩序,落得被人詬病的駡名,而是應該集中精力,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稀土產品。以政治目的左右商業,干擾市場,不合於天理,也害人不利己。

操控的動機和後果

雖然中國否認禁運稀土,西方還是開始立即尋找稀土的替代品。如果中國真的減產限價,使稀土價格飛漲,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替代性的原料和產品一定會乘勢出擊,進而取代稀土。一旦市場機會出現,流動性強的資本會進入替代產品的研發。當替代性的原料和產品問世後,即使中國留住了稀土的儲存,又會怎樣呢?它們的市場價值已經沒了,擁有者只會望「土」興嘆。

中國加強控制稀土出口,引起日本經濟界的擔憂。澳洲礦商迅速與日本商家簽約,購買馬來西亞的稀土。波音已經表示,會利用先進的遙感技術尋找稀土礦藏。波音是稀土產品的大用戶,在稀土供應緊缺的情況下,波音當然樂意用其技術優勢來參與尋找稀土資源。為擺脫來自中國的噩夢,日本尋求在蒙古開發稀土和鈾,從而免受中國的威脅。從地圖上看,蒙古邊境離白雲鄂博只有幾十英里,白雲鄂博有礦,蒙古的可能性一定不小。

中國名義上不承認、但事實上對稀土的禁運,顯示出這個政府的誠信,根本是子虛烏有。中共控制稀土出口的企圖,自殘的可能性大,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這會變成一個機會,讓世人再次看清其真正的面目。圍繞稀土這種「稀罕的土壤」,世界各國得以一窺中共政權這個舉世無雙、罕有的國策:那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來威逼、利誘和挾持世界各國的企業和政府。◇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93期【商管智慧】欄目 (2010/10/07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95/8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