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總有那麼幾件小時候做的瘋狂事 會讓長大後的自己回味無窮

看更多文章…

玩耍具教育價值 美國掀「童趣回歸」運動

【大紀元2011年02月06日訊】近幾年的研究和統計數據表明,在美國,玩耍的文化正在消失。然而有不少學者認為,一個人成功所需的大部份社交技能和智慧,是在童年的玩耍中習得的。為了拯救正在消失的玩耍文化,一些美國人自動發起「童趣回歸」運動,旨在幫孩子們減少玩耍「赤字」。他們希望通過玩耍,開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培養孩子未來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從玩耍中學習智慧與技能

許多科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認為,童年的玩耍能讓人學習日後成功所需的大部份社交技能和智慧。通過一些遊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

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凱西‧赫甚-帕塞克說︰「玩是自然的事,動物和人都需要。但不知為甚麼,我們把玩耍從孩子的生活裡驅逐了。」

專家定義下的玩耍是:孩子自發和組織的遊戲或活動。因此電動遊戲不算是玩耍,他們說,那些涉及創作的電玩也許還能勉強算是,但是很多的益智玩具還不如按一個按鍵就可以學唱的兒歌。

孩子們在玩沙子或用沙發靠墊堆建要塞的時候,他們開始學會解決問題、談判、出創意和團隊合作。

孩子缺少玩耍的原因

根據凱塞家庭基金會去年的調查,孩子們不太有時間玩 ,他們花太多的時間,對著電腦屏幕、聽老師或家長嘮叨——這幾項平均每天佔去孩子足足7小時38分鐘。

此外,根據聯邦疾病控制中心2010年的報告,只有1/5的兒童能從家裏步行到公園或遊樂場(800米以內),這使他們更不願意到戶外玩耍。

這同時也有家長的問題︰家長出於工作需要,有時實在無法容忍家中孩子吵鬧的遊戲聲;週末,足球、曲棍球和其他運動,全由家長組織和指導;各種各樣的才藝班全由家長安排指定;再加上家長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也不敢大膽放孩子出去玩。

家住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名叫波科諾斯的小鎮的薩拉‧威爾遜說:「大家都害怕讓孩子到戶外去,我住的小區也是。如果我想讓孩子到外面去,我就要陪著他們才行。」

「童趣回歸」運動

那些認為「玩很重要」的科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如今在美國共同發起一項名為「童趣回歸」的運動。該運動一直努力強調玩耍的教育價值,並努力使孩童平時和上課時,有更多玩耍的時間。

為了使更多家長瞭解「童趣回歸」這一運動,一個名為「為明天而玩耍」的聯盟,去年秋天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行了玩耍日活動。該活動名為「終極派對」,有間諜遊戲、橡皮泥、塗鴉、堆積木、拼圖等經典遊戲。每一項活動都經過精心挑選,其遊戲背後皆隱含著科學道理及教育意義。

主辦方希望能吸引一萬人參加,結果來參加活動的人超過五萬人。「我們差點應付不來。」活動創辦者之一羅伯塔說,他是特拉華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

羅伯塔現在正與諸如多倫多、亞特蘭大、巴爾的摩和休斯敦等城市聯繫,希望舉辦相同的活動,他們也希望把中央公園的聚會,變成一年一度的固定活動。

除了「終極派對」以外,「童趣回歸」運動還做過不少其他工作。

他們已經在全國建成了1,900個操場,大多數位於低收入居民區,並在1,600個社區協助舉辦了「玩耍日」。它還在其網站上添加了自助工具,幫助家長組織和創建鄰里玩耍的空間。

他們開發的網站LearningResourceNetwork.net即將於今年春季投入使用,旨在為家長和教師提供廣泛的教育資源。該網站執行董事蘇珊說:「我們的第一波活動重點是玩耍。 」

責任編輯:尚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