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捐2億要求苛刻 開大陸捐款問責先河

人氣 4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報導)目前一筆大陸迄今為止最大的、2億元的個人公益捐款,因被稱為「史上最苛刻捐款」,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媒體指出,苛刻的條件,無疑是對現行捐款體制的一次挑戰,開創了中國捐贈者對公益捐款問責的先河。

「史上最苛刻捐款」

2010年5月,福州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曹暉父子以個人名義,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向雲南、貴州等五省區市的貧困家庭捐贈善款。同時提出,在半年內將善款2億元發放到近10萬農戶手中,且差錯率不超過1%,對超過的部份予以30倍的賠償;管理費不超過3%。

據媒體透露,他的「苛刻」遠不止此。從一開始,他就對幫他發錢的基金會保持高度的警惕,全程監督,作為資深捐贈人,曹德旺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監督委員會,並請新聞媒體全程監督,基金會每10天就要向他遞交一份有關項目進展的詳細報告。

對此,一些媒體在猜測,它會成為今後公益捐款的標桿嗎?目前官辦的慈善機構的管理費比例及不夠透明的捐款使用披露機制,會因此而有所鬆動嗎?

拒絕「雁過拔毛、層層攔截」

被大陸媒體稱為「中國的比爾・蓋茨」的曹德旺,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與慈善事業結緣,並對每一分錢都精打細算,他曾說:「該花一萬花一萬,該省一分省一分。」在他看來,要確保捐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發到應該收到錢的人手中,而不是被「雁過拔毛,層層攔截」。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由於中國慈善機制不健全和監管不到位,經常出現腐敗現象,有人曾說:「賺錢不容易,寧可不捐也不能把錢捐給腐敗分子!」北大教授夏業良認為,捐款者應該能夠查詢到自己捐出的錢在哪裏。「國外的基金會,每一筆捐款都及時地放到網站上。」

缺乏公信力的公益慈善組織

有資料顯示,中國所有慈善組織一年募集的善款總額,還比不上美國的一個福特基金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所長鄧國勝對此給出的解釋是:中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低,一般民眾對慈善機構不太信任。只有21.5%的人曾主動向基金會/公益組織捐款,64.5%的人甚至表示,如果手頭有閒錢想用於慈善事業,他們寧可自己去找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通過基金會。

「中國社會並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對公益組織的信心。」這是國際著名諮詢機構麥肯錫公司對中國公益事業作出的評價。

有人調研發現,汶川震後查出擠占挪用救災款3億元,760億元捐贈有80%流入政府賬戶,某地有些慈善款被用於修景點、開聯歡會等。有評論說:文縣因地震受災已經三年的時間了,想不到的是,回頭看當時的救災款不僅沒有幫助到老百姓,反倒又養肥了一批蛀蟲和老鼠。

著名期貨經紀人楊斌先生說,現在不透明的東西太多了,哪有公信力啊?!現在的官是甚麼錢都敢貪,地震的錢,抗洪的錢,修水利的錢,公益彩券等都有很多出問題的。

民主人士吳義龍向大紀元表示,這是中國的一個通病,政府控制的組織和資源,由於它沒有建立監督機制,必然會產生腐敗問題,也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和興趣,從而導致了中國慈善事業的落後現狀。

「中共害怕社會組織的成長壯大」

香港慈善家朱樹豪曾提議,中國慈善業應民間化、職業化。他認為,目前內地的慈善組織,都有政府機構或官方機構作為其主管部門,帶有很強的官辦色彩,這就大大削弱了慈善機構的獨立性。

他說,應和政府主管部門脫鉤,建立健全保障慈善業發展的法律環境,並通過完善社會捐贈的體制、機制,解決社會捐助的來源問題、公信力缺失問題,提高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吳義龍認為,中共有個傳統,就是政府比較害怕社會組織的成長壯大,所以他們要嚴加控制,這才是根本的核心的問題。

一般的社會團體都要掛靠個官方機構,實際上也這涉及到經濟利益問題。他說,那些社會募捐款,一大半都是他們(政府)自己花的,真正到老百姓手裡是很少的。

吳義龍表示:其實中國人以前是有樂善好施傳統的,比如修橋鋪路,也叫積陰德,在中國是非常重視的。為甚麼現在沒有了?「我覺得根本原因就是這個機制、制度架構不合理。所以只有改變這個狀況,讓社會組織真正成長起來,脫離政府的控制,這是問題的關鍵。」

相關新聞
王華:中國慈善業的「災情」
「巴比晚宴」嚇退中國富豪 響應者寥寥
大陸富豪善捐何時能趕美超英?
胡星斗:在中國做慈善幾乎等同於犯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