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難度只問努力程度

樸實又光鮮常青樹 嘉市社大賴萬鎮校長

深耕文化與社造
font print 人氣: 44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2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容乃加台灣嘉義專訪)文化中心、社區大學伴隨著人們身心靈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養分,這些積澱已經成為許多臺灣中壯年和新一代成長過程中共同的記憶。在這些成長記憶的培養土上,許多人投入了相當的心力去澆灌,使得文化的養分均霑庶民的身上,賴萬鎮先生是其中樸實又光鮮的一棵常青樹。

賴萬鎮先生目前是嘉義市社區大學校長,他和文化界的因緣其實從民國81年擔任嘉義市文化中心首任主任就開始了。民國96年底他從政府行政體系退休後,即投入社區大學的經營園地。這一路走來,二十年的時光,在臺灣庶民文化的普及推廣與發展創新上,足跡深印在鄉土。

在穩健踏實中 熱力擦出創新的火花

臺灣各地文化中心的創建帶給民眾身心靈的成長,不只是莘莘學子、職場人士或是長青一族,普遍都有過和文化中心親密的互動或是聯繫。嘉義市文化中心的建設擱淺10年左右,81年成立後,當時任市府體育保健課課長的賴萬鎮先生擔任了首任主任。當時賴主任帶領團隊熱力的推動,使得嘉義市民等待了許多時日的文化宴饗,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發發越越的文化活動,蔚為嘉義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凝聚了嘉義這個中型城市的文化氣息,營造出地方的特色。

民國82年,嘉義市文化中心首創「國際管樂節」,邀請國際上知名的管樂隊到臺灣嘉義共鳴跳躍的音符。「國際管樂節」變成了嘉義市文化活動持續的精華傳統,看到親手栽下的苗能夠長高而且枝葉繁茂,很讓他欣慰!如今,嘉義市管樂節每年持續熱烈地吹起號角,全世界將近百支享有盛名的管樂團都曾來參與過。

「桃城美展」從民國84年創辦,當時賴主任將它從地方活動推向全國,到今天仍然持續辦理著。同時也塑造「石猴雕刻藝術」成了桃城之美的新地標,嘉義市素民藝術家以石猴為雕刻題材的風尚。嘉義市文化局有個「石猴雕刻藝術展示中心」,目前在嘉義繼續從事石猴雕刻的素人藝術家大約有四、五十人。而對於陳澄波這位生於斯逝於斯的臺灣藝術大師,文化中心以他為核心,83年推出全國矚目的〈陳澄波百年紀念展〉、84年完成他的雕像〈我是油彩的化身〉成為文化中心的代表地景。他很欣慰看到2011年嘉義市政府繼續以陳澄波的生平策劃成音樂劇。可以見到當時賴主任的慧心與用力,推廣地方的藝術元素,讓藝術的生命力輻射深遠。

任教15年轉職教育行政 生涯視野更寬廣

在擔任公務員之前,他在家鄉嘉義縣民雄國中任教了15年。賴萬鎮先生是師大教育系出身,問他從教師轉到公務員的契機,他說,大學時代就已經考取教育行政高考,當年往公務系統嶄露身手是系上頗盛的風氣。他覺得比起教師生涯來,投身行政系統更有挑戰性,接觸面向更廣,同時視野更能拓廣。因此,民國76年參加督學甄試錄取,78年轉到教育行政領域。

當記者問及「公務生涯中記憶最深刻的事情」,他說:「參與了重要市政建設」。例如初任教育行政的第一個職務是嘉義市政府的體育保健課長,那時參與了「西區港坪運動公園」、「東區河濱運動公園」、「東區體育館」、「市立棒球場」的興建工作,讓市民有良好的運動場所。

再談到嘉義文化中心,他最難忘音樂廳的一段插曲、也是一個震人耳目的創舉。音樂廳裡珍藏著一幅聚集嘉義地區民間之力而成的藝術「巨獻」,那就是將畫壇前輩畫家林玉山先生的代表作〈蓮池〉編織成音樂廳緞帳。嘉義地區熱心人士的樂捐款共達五百萬新臺幣,用這筆錢到日本京都找專門為王室製作編織的龍村美術社,放大比例的〈蓮池〉宛如真蹟。來到嘉義市文化中心音樂廳聆賞音樂會的人,在帷幕未揭之前,都先觀賞到畫家林玉山的代表作〈蓮池〉,真的是賞心「樂」目的藝術饗宴。

一手社大 一手社造 全身深耕社區營造

從推動嘉義市的文化建設業務,一退休轉身到領航嘉義市社區大學,耕耘嘉義地區的社區營造,一脈相承的工作經驗,使得賴萬鎮校長總是那麼游刃有餘,穩健中開創出新契機、新園地。

從民國88年全臺第一所社區大學正式招生,目前約有百所的社區大學了。嘉義市社區大學在民國89年成立,算得上是老字號的了。目前借用志航國小搬遷留下的舊教室辦學,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所以白天、晚上都開班,這個優勢在臺灣的社大群中,令人稱羨。

歷來,嘉義社大以「推動終身學習城市」為辦學的宗旨,並且關注「公民、活水、新倫理」的社會生活議題和實踐。近三年來,迎接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快樂學習,忘記年齡」的「樂齡學習中心」(隸屬教育部)也加進了社大的業務群了。不過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嘉義市社區大學投入「社區營造」的領域深耕的角色。賴校長說:「目前嘉義社大的任務和工作內容有兩大主軸,一是社大,一是社造。」


賴萬鎮校長和嘉義社大學員(攝影:嘉義社大提供)

「嘉義社大參與社區營造已有三年了」賴校長又說:「這可以說是嘉義社大最大的特色。」社區是和每一個公民生活最密切的生活園地,也是催生公民意識最核心的公共領域,社區營造做好,庶民生活的幸福感自然而來。

行政生涯的經驗和人脈,使賴校長在社大與社造兩者之間搭建起固力橋,使兩者的協力互補水到渠成。嘉義社大是以每年提出專案企劃,獲選得到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社區營造的標案方式參與社造的。今年嘉義社大參與社造重點主題有三個範疇:一是社區劇場,關注社區的外籍配偶家庭議題和探索社區的開發史;一是傳統藝術,悠遊打鼓技藝和追探傳統市場為題創作歌詞、文學作品;一是生態旅遊,深度走訪社區發現咱們的社區之美。社大的工作人員並且採取「陪伴制度」陪同各個受輔導的社區,發現自己的特色,凝聚社區力量,進而解決社區營造的難題,期待社區營造的力量凝聚起來、傳承下去。

記者問到帶領社大同仁協同學術界的專業與資源參與社造的心得與挑戰,賴校長說:「我們持續在努力怎樣讓社區組織健全起來,能夠永續經營運作」,「社造最大的困難在人的熱力與經驗傳承。因為理事長和總幹事這些靈魂人物有任期制,任期到了之後,成果能不能延續、能不能繼續發揚是個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可以看出賴校長努力的焦點,不只是在眼前,更重要在未來的延續。

凡事努力 不問問題的難度 只問努力的程度

賴萬鎮校長說:「凡事只要努力,人生路上自然會有貴人相助。」他很感謝在他公職生涯中遇到的歷任嘉義市長都是他的貴人。至於怎樣結合工作團隊戮力以赴達成目標呢?他的座右銘就是:「凡事以誠待人」。

退休前,在文教行政的工作中,賴主任激發嘉義地區庶民生活的文化風尚,退休後,賴校長一手推社大,一手推社造,深耕社區居民的美好人生。在他的生涯中,誠意導引,穩健掌舵,激發出創意的火花,就是他「不問問題的難度,只問努力的程度」的人生態度,給樸實的身影點亮了永續不斷的光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發現家鄉的長輩一個個戴起了老花眼鏡,從小就愛敲敲打打的施紀墉看見了商機。從創立眼鏡公司、轉型製作創意手工眼鏡,繼而為顧客量製眼鏡,施紀墉貼心的設計造福不少顧客。施紀墉同時擁有設計、製造與驗光師資格,在台灣眼鏡界可說是「絕無僅有」。
  • 古時為故里造橋鋪路被視為善行義舉,時空遞嬗的今天,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祕書長林秋芳憑藉著20年來在文化部門工作、策劃多起大型展覽經驗,在兩年半前,舉家返回宜蘭礁溪故里定居,也在當地灑下一把文化藝術的種子。
  • (shown)沒受過正統的音樂學院教育,陳明章音樂創作逾30年,被譽為臺灣民謠大師,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臺語歌手,又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 為學月琴,陳明章拜臺灣國寶級薪傳獎民族藝師朱丁順為師,後續他又花了30年的時間破解陳達演奏月琴的技巧。陳明章自如地運用臺灣古調在作品裡,協調而不失韻味,懷古而不衝突,舉凡臺灣各類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布袋戲、南管、北管,還有各類民謠如〈思想起〉等閩南音樂曲韻、旋律他都熟稔。陳明章創作自成一格,被譽為「現代臺灣民謠」。真摯、率真、直爽、樂觀而開朗的他恰是道地臺灣人性格的最佳寫照,熱愛臺灣本土文化,於是,他無償的教授月琴、推廣月琴;崇尚自由與民主,於是,他誓言中國不民主,不到中國大陸演唱…
  • 「分享美好的生活」是林昌民經營「安妮公主花園」的初衷也是夢想。園區以幸福的概念做為主軸,除了做好安妮公主花園的管理和企劃,林昌民把更多的時間投入改善周邊環境及關心當地休閒產業的整體發展……
  • (shown)民以食為天,食物曾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唯一社會活動,中國人也素來珍惜食物,敬愛上蒼的賜予。如今時代發展,社會多樣化,食物也已經不再純粹天然。可貴的是,在北歐,有這麼一位以關注食物為己任,執著追尋食物真相的丹麥人:克勞斯.梅雅(Claus Meyer)。曾說:「食物料理絕不是為了好玩和享受。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讓我們能夠思考,也讓我們去展現博愛。因此我們人有責任,在所有的事物中,去尋找它們的真和美。這是北歐菜系燃燒的平臺,或許是為了丹麥,或許更是為了整個人類。」
  • (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道)「如果人生重新來過,我還是會選擇紮紙。因為做開了,就不會轉。」──「秋記紮作」陳伯 中秋節,最讓人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阿媽買的手紮燈籠。但如今紮紙工業沒落,往日的中秋傳統在現今社會難以維繼。茫茫人海中,還有一名九旬老人以畢生的經歷投入到紮紙工藝中,以一雙巧手留住傳統,留住歷史。 他,被稱為香港最後一個紮紙師父。
  • 八、九十年代,曾經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很多片商開戲,製片人忙得不亦樂乎。那時也湧現出無數的大牌明星,塑造了香港電影的獨特風格和味道。但如今香港電影面對大陸市場的挑戰,在夾縫中生存,前景充滿曲折。陳自強分享他對於香港電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
  • (shown)出道兩年,10歲的陳彬睿寫了50多篇影評,得到「最年輕的影評家」稱號。應邀參加好萊塢動畫片《馴龍高手》新片宴會,陳彬睿在群星燦爛的宴會上游刃有餘,在眾星矚目中採訪了動畫片的導演和主要演員,最開心的是進門時得到兩個玩具,出來後還有玩具!
  • 翻山越嶺,陡峭的山坡,碎石不停落下;荒草蔓長已分不清方向;經受大自然洗禮及歲月刻痕,回家的路已中斷、消失。跟隨老流興部落的泰雅族人找路尋根,促成陳潔瑤開拍《不一樣的月光》,透過電影,看到原住民對待土地的溫柔深情。
  • (shown)張俊傑說,繪畫不是技術而是心術,做一個善良、正直、率真的人是繪畫的基礎,藝術的境界走到高處,表達的是對自然與萬物的愛。提升自己的心靈,與自然結合,不斷提高層次,是沒有止境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