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經驗

師生衝突也許是彼此磨合的契機

美國思想家杜威(J. Dewey)在《藝術即經驗》中提到關於「節奏」時,指出「鮮明性」與「擴張性」。其中,動態的平衡能達到鮮明的能量表現,而抗拒則造成擴張的可能性。此種節奏不只存於音樂與戲劇上,它是一種不斷向前走的動能,再次擴張境界的能量,經由這些節奏關係不斷增大、成長、強壯,便能匯流、整合,產生藝術作品所要表達的整體效果。

把鏡頭拉回教育現場,談談我的教學生命經驗中所遇到的衝突與抗拒場面。過去三年多在從事弱勢學童教學服務中,過程也曾遇到孩子在課堂上強烈的反抗或衝突場面,這是因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所養成的一些較為負向的生活習慣。舉例來說,我曾教導過一位孩子,孩子的父親平日的口頭禪不離髒話,年幼的孩子在家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也開始模仿。當我問這孩子是否真的理解這些髒話的意義時,孩子其實是根本不了解的。

當教師的教學節奏與孩子原先的學習節奏無法契合時,教學過程自然會有衝突與抗拒。記得有一次,有個孩子因不服管教,用身體衝撞至我身上。回到家中,我面對鏡子看著孩子烙印在自身的黑青印記,我思索的不是趕快明哲保身離開學校,而是在這樣抗拒與衝突的現象中,思考怎樣尋找一個更適合那孩子與我之間的教學節奏。因為我相信,抗拒與衝突是讓教師教學節奏擴張,更趨近孩子學習節奏的關鍵契機。

教育思想家杜威說過:「找到節奏時,就找到了藝術作品的形式。」在教育情境、教學過程中產生抗拒與衝突後,教師能否找到屬於自己和學生間的教學節奏?能否擴張?這便是教師教學藝術形式能否生成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