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出來的是天賦 用不出來的叫潛力(3)

卓天仁

人氣 4
標籤:

最終行動法則:抓底線不要追極限

最近學到一個新名詞叫「起底」,意思是了解自己的底線。

我覺得這個字眼滿好的,它讓自己明白一件事情:

你該了解的不是「極限」,而是自己的「底線」。

過去大家總一昧追問自己極限在哪,卻很少問自己的底線在哪。

做事情的態度也因追求極限,而容易陷入焦躁與不耐煩的情況中。

好比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專案報告,把原本該一天做的事情,壓縮到在三十分鐘內處理掉,由於時間太過短暫,因此只能將注意力放在架構,內容裡的小細節反而被忽略掉,做出來的專案報告也就容易有掛一漏萬的情形。

許多教育訓練的課程,向來習慣做「表面式」的訓練,如同前面提到的「宣告」,就是追求極限的最好案例;不斷要求你向前邁進、一切往前看。

但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我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現在我會建議你:「往後看,往你的缺點看,往你的底線看。」

這也是本書反覆出現的概念:「別讓你,害了自己。」因為替人生做出決定的正是你,要是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又該如何做出正確、務實的決定?

曾經參與過潛能激發課程的人,大概都做過一件事情,就是向眾人宣告自己的目標,其中不乏要求對著家人、朋友、同事大喊:今年我要賺幾百、幾千萬,今年我要買一棟豪宅,或其他。

但根據我的觀察,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做如此宣告的人都會失敗。理由有三:

一、被現場氣氛蠱惑,當下無法仔細評估自己的現狀。

二、不知道達成這個目標的困難度有多高。

三、沒有行動方案,也沒有執行的毅力。

最糟糕的情況是,目標沒有達成之後,很可能覺得當初宣告得那麼大聲,現在失敗了等於讓人看笑話,許多人因此對自己喪失信心,不認同感也會持續提高。

原本「宣告」具備正向用意,卻因為在宣告之前,老師們沒有告訴他們自我能力評估的重要性,結果導致失敗,彷彿在他們身上鍊上另一條困頓的枷鎖。

因此我經常設想一個問題,假設那些學員沒有去上過那些課程或做出宣告,他們的人生說不定會過的更好?

不過我也要承認,過去自己也曾陷入「宣告」的迷思之中,在眾多大師的催眠下做出各種失敗的宣告。現在回想起來,那樣的宣告真的太虛。

使達成目標變成一種慣性

虛,是一種匱乏。

在那時候,我整個人就處在一種極度匱乏的狀態之中,因而汲汲營營。

就像是《流浪者之歌》主角西達塔所言:「一個人在尋找的時候,往往非常容易只看見他正在尋找的東西,卻發現不到任何東西,吸取不到任何東西。因為,他僅僅是在想著他正在尋找的東西。」

尤其在我剛投入教育訓練界的前幾年,一心想求快、求多、求大,在慾望不斷膨脹下,便被貪念給沖昏頭,做了不少傻事。

好比無所不用其極只為了成交,在《遇上財神爺2 ─別怕創業》中說過一個故事,在九二一發生當時,我和梁老師與一個客戶周旋了十多個小時,直到天搖地晃三人才起身解散。

雖然那些日子賺到不少錢,可是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都好假,不踏實。

長期保持設定目標的習慣,對於一個需要「明確奮鬥方向」的人來說是件好事,但我會建議:從小目標開始設定起。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達成目標形成一種「慣性」。

這也是我能夠持續設定目標十多年,從來不以為苦的原因。

與其設定很難達成的目標,挫敗自信心,現在我更情願正視自我能力的底線,從小事情著手逐一完成;心情愉快,當然也更願意持續往前邁進。

不過,偶爾可能也會出現有人幫你設定目標的情況,好比說上司認為這個月你應該要讓業績達到百分之一百三十的目標,而你也欣然同意這個目標。最後會有兩種結果:失敗與成功。

失敗是指, 上個月的績效明明是負百分之六十, 現在卻要成長為百分之一百三十,而自己明知做不到,卻還是硬著頭皮向全體同仁宣告:「我一定會做到!」

結果可能是慘烈的失敗,或是績效達到百分之一百廿,形成一個小失敗。但不論如何,終究是失敗了。

在上司或旁人沒有給予任何支援的情況下,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那種痛苦真的非常難受。

成功也會有兩種情況,一種屬於懂得尋求奧援的人,好比當你接受上司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之後,同時也尋求上司的協助,例如徵詢上司能否提供更好的客戶名單;請求跟隨在上司身邊,觀察、學習他的行銷方法;或是向公司最好的超級業務員求教。

第二種屬於擁有敏銳觀察力的人,他們習慣安靜地在角落學習,觀察身旁的人事物,並且一定會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加以執行。他們擁有答應以後就會「玩真的」的性格。

像這樣的人也是我最欽佩的,因為他們不輕言承諾,但只要答應就一定想辦法做到。

不過,無法達成目標時,這一類人對失敗的感受也會特別強。就像越是用力拍打彈力球,回擊的速度與力道也會越強一樣。

若完美阻礙你的腳步,丟棄!

倘若你剛好是這種性格的人,我會建議:設定目標之後,好好享受執行的過程。

因為重視過程的點點滴滴,結果就會是美好的,而且你也一定從中學得不少經驗。

還是蘭迪.鮑許那句話:「如果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至少得到了經驗!」

不過我也很害怕將「求完美」當作口號的人,其中不少人將這些話當口頭禪:「我想呈現最完美的效果!」、「不完美的東西怎麼能拿出來?」。

結果就是耽誤整體執行的時間,造成周圍工作夥伴的困擾,以至於使自己變成「討厭鬼」。

還有一種人則是一直困在「完美」的想法裡,遲遲不展開行動,以至於最終都沒有任何成就。

而他們最常說的話是:「為了達成我心中的完美目標,所以需要時間好好思索。」

他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求完美」是因為只想著自己的「極限」,從未思考過「底線」在哪裡,最後導致他們無法邁開步伐。

切記:別讓你,害了自己。@(待續)

摘編自 《其實你離成功只差1%》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含著金湯匙出生 蘇莉愛裝淑女 華倫汀娜有潛力
美開發能源市場  離岸風力發電潛力大
台文創產業具潛力  尹章中著書分享經驗
內外兼美  台灣藜潛力雄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