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市府提供更多可負擔住房

專責小組首次報告:主要解決年收入在2.15萬至8.65萬元家庭的住房問題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然報導)溫哥華可負擔房屋行動小組18名成員,經六個月研究及收集意見,週一(25日)首次發表報告,並提出四項建議,包括擴大可負擔房屋數量、成立直屬市府的政策局、保護現有可負擔屋數量,及推動市府定下土地用途,為更多的中低收入人士提供可負擔住房。

溫市地價高 租屋市場緊張

溫哥華雖然多次榮登最適合居住城市榜首,但卻一直被公認為是加拿大生活最難以支撐的城市。如何規劃和管理好低收入可負擔房屋已成為歷屆市選的焦點,而溫哥華可負擔房屋行動小組將如何改變現狀,長期以來也受到外界多方猜測與關注。

目前溫哥華地價居全國之冠,每月房貸占中等收入家庭稅前收入的八成。但溫哥華的租房空置率在全國是最低的,因為多數租屋修於60至70年代,而市府沒有租屋短期激勵制度和省府未繼續購買酒店用於修建福利屋,在過去20年幾乎沒有新建專門的租屋,造成租屋市場緊張。

報告專注解決中低收入家庭

溫市市長羅品信強調,溫哥華可負擔住房問題是一個長期計畫,而此次報告將主要專注於解決年收入在2.15萬至8.65萬元家庭的住房問題,也包括調查收入低於2.15萬元的家庭面臨的壓力。

羅品信說,「這類家庭急需大量的房屋,年輕夫婦為首次置業而努力掙扎,有小孩的家庭更希望住在市內而不是搬去偏遠的郊區,而年邁的長者也需要換到小的居所,但不願離開已熟悉的社區。」

在這份12頁的報告書中,小組還提出了多項方案,包括市府拿出公共土地長期吸引私營開發商修建可負擔屋;市府出資的直屬政策局將較以往更深入的涉及土地購買及房屋開發過程;從養老基金、宗教團體及各種基金會融資,提供低利率的房屋興建資金;通過增加租屋數量;在工業區、商業區及運輸網絡沿線興建更多房屋;簡化向發展商批出新地盤申請程序;由非盈利機構管理土地信託的公共土地。

報告建議市府接納更多房型

另外,報告還提出市府應接受更多的房屋形式,例如聯排住宅、堆疊的聯排屋,允許設立更多的套間。而加拿大線Marine Drive站附近的Marpole社區,就正在考慮採用多房型模式,該區域已被批准興建聯排住宅。報告中強調,目前大溫地區並未接受多種房型選擇,各城市在套間數量上也有嚴格的限制,為此小組將會把高密度區建成多房型選擇,作為首要推進的目標。報告還希望市府鼓勵教堂、醫療機構或教育機構將所擁有的空地,捐出興建租屋。

羅品信表示,稍後將通過網絡、社交媒體等方式徵集公眾建議,預計將於9月出台最終報告。報告中未預計將會有多少租屋和廉租屋將被興建,但是羅品信相信其中多條建議將會在秋季被最終接納。 ◇

責任編輯:鄧林

相關新聞
參議員市參事公佈可負擔住房提案
增加可負擔住房 溫市提建議報告
4月份大溫居民超過60%月收入用於付房租
卑詩將嚴查短租房源   5月起重罰違規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