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花到哪去了:空間與時間的立體影響

黃丙喜/ 馮志能/ 陳啟明

人氣 8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時間與空間相互影響的世界裡,我們的大腦結構基本上也存在均衡思考的功能;但是,說也奇怪,我們的許多行為決定,卻經常發生時間與空間斷裂的現象。

動態的現實世界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連續的、複雜的、多元變動的環境(Dynamic Complexities)。它是由時間與空間相互交錯而成的立體,時間是隨著直線而連續變動的,空間是隨著位置而隨勢變動的,兩者之間,構成我們思維、分析和評斷問題時均衡的機制;問題是,這件事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我們越是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我們的腦子越不能冷靜思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說:人們不習慣動腦筋。邏輯思考是一個很費腦筋的工作,所以很困難,大部分的決定都是在很隨意和很直觀的情況下做出來的。更要命的是,即使人們有時候嘗試去推理、想動腦筋,但是,他們總又不自覺地帶著一些不同的偏見,尤其是這個決定涉及對未來的預測時。

看看螞蟻的例子,因為牠們的視界只有一度的平面空間,所以任何一件衝擊對牠們而言,極可能變成九二一等級的大地震。因此,人的行為決定一定要思考時間的變數,也要思考空間的變數,兩相權衡,才能做出好的策略,消費行為當然不能例外。

人的消費和財務行為從立體和動態的時間及空間環境來看,它的危機構面如圖七所示:時間是許多事物的奧祕所在,一切問題的形成與解決都發生在時間之中。

圖七

離開了時間的維度,許多事物都變得毫無意義,生命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

同樣地,時間對每個人的催迫也是毫不留情的。甚至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最專制的就是時間,而空間則時時等待我們利用智慧和資源,去做出對自己最好的決定。

因此,對消費行為而言,正如危機的動態和立體結構一樣,在時間上,任何採購行為在時間上的過早、過慢或不適宜,以及在空間上的不恰當,都會構成金錢的浪費,甚至財務的危機,值得大家謹慎處理。

財商小視窗

消費決定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影響!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金(B. Kyu Kim)、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蓋爾.札柏曼(Gal Zauberman)和杜克大學教授詹姆斯.貝特曼(James R. Bettman),二〇一二年在消費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Consumer Research7)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人們的消費決定會受到時間與空間距離之間關係的影響。

研究人員讓消費者想像今天要去郵局,三個月後要去書店。部分消費者被告知郵局和書店之間隔著很遠的距離,而其他消費者獲得的資訊則恰恰相反。結果前一部分消費者對那三個月的感受要比後一部分消費者更漫長。相似的實驗還有,研究人員讓一部分消費者想像自己退休後要出遠門,而讓另一部分消費者想像自己退休後就近旅行,最後發現前者比後者更加感到退休的那一天遙遙無期。

及時行樂對人的吸引力較大,所以消費者面對較好但需要等待,和較差但可立即到手這兩種選擇時,往往棄前者而取後者。消費者在做出決定時,空間距離往往會改變人對未來時間的感知,令人失去耐心。@

摘自《我的錢都花到哪去了》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鄂豫邊人 :中共的錢都花到哪去了?
相信自己足夠好 擺脫情緒勒索困境(上)
什麼事不適合用簡訊傳達? 禮儀專家這麼說
麵包沒烤熟如何補救? 家庭手工麵包烘焙技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