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整理魔法(7) 沒有學過整理所以不會

近藤麻理惠 譯者:陳光棻

人氣 2

因為沒有學過整理,所以不會整理

每當我介紹自己的工作:「我在開課教人怎麼整理東西。」大部分人都會睜大眼睛驚訝地說:「這樣也算工作喔?」然後,接下來就問:「整理東西需要學喔?」

的確,從「廚藝課」開始,「和服課」「瑜珈課」,甚至偶爾還會看到「打禪課」,即便學習才藝蔚為風潮,導致如今學習才藝似乎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卻幾乎沒有出現所謂的「整理課」。

這種現象的背後,與一直以來認為「整理不是學來的,而是熟能生巧」的想法息息相關。就如同在家庭料理中有所謂「媽媽的味道」或是「佐藤家祖傳咖哩」,傳統技法往往有代代相傳的習慣,以祖母傳母、母傳女的方式傳承下來。但另一方面,雖然同為家事,但在整理上卻從未聽過特地把「家傳整理法」流傳給後代的例子。

換言之,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整理。

不僅在家庭教育中,即使學校教育也一直都過度忽略整理的重要性。如果有人問你:「說到家政課,你會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呢?」或許大多人會想到的都是,小組吵吵鬧鬧一起做漢堡排的烹飪課,或是用不熟悉的縫紉機縫製圍裙的裁縫課吧。

由於學校教育是如此,所以連偶爾碰到家政科畢業、號稱「學過整理的人」,往往也「不會整理」。
就如「衣食住」這句話一樣,居住、吃飯與穿衣應該同等重要,但支撐居住的重要元素──整理,卻一直不被當作一回事,歸根究柢還是因為「整理與其說是學來的,不如說是熟能生巧」的意識已經深植日本人心中所致。

若說整理是熟能生巧,那也就是說致力於整理愈多年,就愈能變成「會整理的人」嗎?其實不然。
其實,來上我的課的人當中,有百分之二十五都是五十多歲的女性。其中大多數都是已經做了三十多年家庭主婦的「家事老手」。但說到這些人真的比二十多歲的人會整理嗎?答案反而是相反的。正因為她們一直以來採用的,都是一般被視為是常識,但實際上是錯誤的整理方法,所以反而造成留下過多沒用的東西、或是為不合理的收納方法所苦的狀況。

千萬別被「一口氣整理完就會打回原形」給騙了!
「覺得凌亂時就一口氣整理完畢,但過一陣子又變回原本亂七八糟的房間……」,對於這樣的煩惱,經常會看到的回答就是「因為一口氣整理完,很快就會打回原形,所以不妨養成一點一點慢慢整理的習慣」。我第一次知道這個雜誌裡經常會出現的基本問答,是在五歲那年。

常常獨處的我,最大的樂趣就是閱讀以主婦為目標讀者的生活雜誌。當郵差把媽媽訂閱的《ESSE》雜誌投進信箱時,我就會早媽媽一步打開包裝,忘情地閱讀。小學時,放學路後會偷偷在書店裡站著翻閱的,則是《Orange page》。

當我讀到收納單元時,則會用牛奶紙盒做成抽屜裡的隔板,或是在家具和家具的縫隙間掛上用錄影帶盒連接而成的架子等。此外,小學的下課時間,當大家聚在一起玩躲避球或跳繩時,我都會一個人偷偷脫隊,一個勁兒地把教室書架上的書重新排列,或是檢查走廊上打掃用具櫃裡的東西,思索著「這裡如果有個S型掛鉤就會更好用啊」,擅自地為收納方式評頭論足。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學生。

但是,當時我有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克服的煩惱。那就是不管我整理了什麼地方,不久後它又會恢復原狀。文具從牛奶紙盒做的隔板間滿出來,錄影帶盒做的架子上塞滿了信件,不知不覺就崩塌、掉到地上。同樣都是家事,但烹飪或縫紉都可以熟能生巧,唯獨整理則是不管做了幾次,還是整理不好,總是又回到了原點。

首先,說到打回原形(rebound),相信多數人最先會想到的就是「減肥的復胖」。於是,就會莫名地接受「一口氣整理完就會打回原形」的說法,就如同接受「減肥會復胖」一樣,但千萬不能被這樣的說法給騙了。

只要稍微移動一下家具的位置,或是減少垃圾量,房間就會瞬間發生變化。因為,整理這個作業本身就是一種物理現象。
一口氣整理完,房間就會一口氣變得整齊。@

摘自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方智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西葫蘆:夏季餐桌上的清新之選
容易沉浸在活動中? 專家:你的心比較健康
「你怎麼了?」用同理心聆聽孩子的情緒(3)
這9個無心的習慣會偷偷消耗你的能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