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揭秘中國十大衰落城 鄂爾多斯居首

人氣 9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8月09日訊】最近,美國曾輝煌一時的汽車城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鐘。大陸媒體日前報導,2011年,中國公佈了一份「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共有69個城市上榜。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經過長期過度開發使用,如今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的尷尬局面。這些城市現狀如何,又該何去何從?

一、 資源城市的產業轉型之路

資源型城市似乎總難以逃脫「建設-發展-萎縮-報廢」宿命。長期依賴資源的開採,忽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技術的創新,加上環境污染,讓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這些城市往往因資源而生,也因資源而亡。

1、 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

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佔經濟總量近70%,佔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裡,風頭一時無量。可是,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裡。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後,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

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圖為鄂尔多斯市週末晚上6點至8點,整座城市空蕩蕭條。(大紀元資料室)

破滅始於2011年底,煤炭量價狂跌,樓市出現低迷,鄂爾多斯這個富裕煤都陷進債務危機。顯然,單一依靠煤炭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粗放生產,導致環境惡化,產能落後,同時熱衷房地產的投機買賣,這讓鄂爾多斯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隱患重重,終於一夜之間,神話破碎。

2、 陝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

「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後成為陝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

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鏈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儘管當地官員一再否認政府財政危機,但根據《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縣99處地方煤礦停產了42處,另外尚有50處在做基建,實際也未開工,真正正常生產的只有7處,煤炭行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而依附煤炭行業的物流、商業、煤炭機械等大規模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

面對資源的枯竭,結構單一的產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然而,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3、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

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50多年前,玉門油田所在地設市,鼎盛時期人口達到13萬人。2006年,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繼搬離,9萬居民棄城外遷,城中棄樓遍地、設施老化,幾成空城。(大紀元資料室)

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40年代,石油產量佔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49年後,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裡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

然而,過度的開採,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2009年3月,玉門市被中共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此時,這裡人口已不足三萬,經濟蕭條。

隨著企業的接連破產與個體戶的銳減,產業經濟的蕭條最終影響到了地方稅源的縮水,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業部分搬遷和生活基地的搬遷,造成了大量人口遷徙。高收入高消費群體和高勞動素質人才流出,遷入的卻是貧困群體和低素質農業人口,消費能力和生產動力嚴重缺乏。

新玉門轉向開發風電資源,然而,「一油獨大」的畸形產業結構將難以改變。

4、 湖北黃石:礦竭城衰

湖北黃石:礦竭城衰。圖為2013年6月17日,湖北黃石下陸區一處建築工地,工人正在高溫下作業。(大紀元資料室)

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中共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佔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製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可是,第三產業的落後,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5、 雲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

雲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圖為2012年05月13日,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雲南東川紅土地。(大紀元資料室)

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雲南的東川。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採冶煉,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佔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佔全國第三位,在中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採,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採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於銅礦開採。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後繼無力,一損俱損。另外中國泥石流六大分佈區的川滇山區的地理位置,也讓它飽受泥石流災害的困擾,水土流失嚴重。

二、單一結構城市的產業升級之路

6、 景德鎮:千年瓷都的失落

靠陶瓷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圖為景德鎮市一處製陶廠。(Getty Images)

景德鎮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為傲,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繫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鎮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從事著和陶瓷相關的工作。作為歷代官窯所在,景德鎮陶瓷在49年後曾一度佔據全國產量的20%,並且成為好質量的代名詞。直到現在,一提到中國陶瓷,不少人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地理名詞,仍然是「景德鎮」。而在中國,能以一個地方作為整個產業品牌的,並不多。

然而,靠一種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而僅做高仿產品,缺乏創新,「全市有幾千個一樣的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大同小異,對於經銷商來說,這是一個壓價的好機會。」目前,景德鎮主要依靠展銷和外銷歐洲市場方式銷售瓷器,可是,缺乏資本,規模生產能力,沒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沒落。

7、長春:中國的底特律

汽車產業佔全市經濟總量70%的中國汽車城長春,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一直試圖複製底特律的輝煌。

金融危機讓這個「一業獨大」的汽車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長背後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等種種問題。據權威統計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長春市累計生產汽車數量增長率同比回落17.2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庫存高達9萬輛,庫存增長2.6倍。同時,關於長春汽車企業停產或減產的消息不絕於耳:捷達減產,新寶來、邁騰、速騰停產,老寶來、開迪生產線關停……

8、 廣州:汽車製造負增長

自去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圖為廣州一家汽車組裝工廠。(Peter PARKS/AFP)

汽車製造業是廣州戰略性主導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廣州汽車產業以日系為主導,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為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據中新社報導,自去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廣州市經貿委主任王旭東透露,「2012年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車產值減少300億人民幣、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減少450億元,拉低廣州工業稅收約3%,全市稅收減少1%。」繼日系車銷售「滑鐵盧」,廣州實施的汽車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車銷售總量銳減一半。另外,廣州還遭遇汽車產值的增長困境。自去年8月起,廣州汽車製造業總產值已連續七個月當月負增長。

9、溫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絕路

80年代以來,溫州市借助廉價的勞動力,發展了鞋業、服裝、皮革、眼鏡、制筆、打火機等一批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業。這些產業利用成本、價格優勢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獲得飛速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成為溫州現有工業的核心部分。近10年來,溫州本地現有工業企業和整體外遷企業對外累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服裝、鞋業、塑料製品等行業。

然而,企業借貸資金鏈斷缺,企業主選擇倉惶出逃,溫州危機震驚全國。這次危機折射出溫州製造業和商貿業結構的單一,調整緩慢,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低。銷售產值超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不到50家,缺乏產業主導企業的有效帶動。「十一五」時期,溫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浙江省後列,其中後三年均居全省末位。

另外,由於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區域內工業企業資本回報遞減,企業利潤無法得到保障等因素,致使溫州企業向外轉移現象突出。這些企業在外投資項目的規模、技術都遠遠超過本地。

10、海口:房地產泡沫破滅

憑藉房地產發跡的海口有可能會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經濟。圖為2011年6月9日,海南海口,海口市一填海造陸項目正在施工。(大紀元資料室)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現一股淘金熱潮1992年,網易《中國製造》中數據顯示,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佔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這一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高達83%,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自房地產業。

房價高漲的背後,海口市地價由1991年的幾十萬元/畝,一路狂飆至六百多萬元/畝。無數的房地產公司開始擊鼓傳花式地炒賣這個島嶼上的地皮和房產。高峰時期,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80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開發商在銀行大量貸款,把甚至僅僅是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收穫倒賣地皮所得資金。

1993年6月24日,中共國務院出台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公開資料顯示,全省1.3萬所房地產公司中95%陷入倒閉,數千家開發商捲款逃離。佔全國總人口數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積壓商品房數量佔全國總量的10%。全省「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土地18,8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天涯,海角,爛尾樓」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海南省花了7年時間,才基本完成對積壓房地產的處理。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計處置閒置建設用地23,353.87公頃,處置積壓商品房面積高達444.82萬平方米。

憑藉房地產發跡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產在海南稅收、固定投資的佔有較高的比例。僅靠房地產業的支撐,海口有可能會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經濟。

相關新聞
去年撤$3000億 章家敦:資本外逃中國跡象明顯
中國年底可能放寬一胎化政策
地方債務危機為中共埋下了「定時炸彈」
中共央行與外管局權力爭鬥激烈 企業被迫站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