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文字背後的真相

琳達.艾爾德 / 理察.保羅

人氣 16
標籤:

我們往往不太了解,言語在現實世界的體驗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打從一來到世上,我們的四周就環繞著各種語言和概念。比方說,父母可能會指著某個物品或人物,對小孩說出相關的字眼──這是椅子、這是湯匙、這是媽媽、爸爸、嬰兒、壞的、好的、美的、醜的、好心的、惡意的。我們靠著這些和其他許許多多的言語,形塑出自己的觀念,像是「我很乖」、「我的爸爸媽媽是最棒的」、「有些人是壞人」、「這種東西很醜或很噁心」。

由於我們天生就有社群中心傾向,所以我們也經常按照社會肯定與否的標準,來形塑自身的觀念,不假思索地接納社會所肯定的看法。隨著年歲漸長,我們會根據心目中所組合起來的各種言語和意義,形成各種意識形態、觀點和世界觀。這些觀念根植在言語之上,造就出我們的思維;它們支配著我們觀看世界的方法、我們所設定的預設立場,以及我們用來思考事情的種種理論。

試想以下這些例子:

● 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這個詞彙,掩蓋了戰爭中有人無辜犧牲的事實。
● 我們的國家的孩童可以被教導「怎麼去認識這個世界」,但反之古巴、俄國、伊朗或利比亞的兒童就是「被洗腦」。
● 政治人物不是「亂花」納稅人的錢;他們是在「投資未來」。
● 我們是自由鬥士;他們是恐怖分子──即便我們都做出了某種「不道德」的行為。
● 我們代表正義;他們代表壓迫。
● 我們是有自信;但他們(只要與我們對立的人)則是很傲慢。
● 當我們的盟友在敵人手中喪生時,我們就說那是冷血攻擊;當敵人在我們的手中喪生時,我們則會說這是有仇必報。
● 美國政府以引渡犯(rendition)這個字眼,來指稱那些他們非法綁架到法律保護範圍以外的其他國家、並囚禁起來的對象,此舉目的在於方便當局可以在他們認為有需要的情況下拷問囚犯,因為美國法律禁止在美國本土進行這類拷問。
● 我們把農場畜養的動物稱為家畜(livestock),而不是「宰來吃的動物」。

也請試想以下這些言不由衷的話:
● 有時候我們嘴上會說:「我愛你」,但實際行為卻彷彿在說:「在還沒有更好的人出現之前,你可以勉強湊合一下。」
● 有時候我們嘴上會說:「我需要自由」,但實際行為卻彷彿在說:「我不想為自己的小孩負起責任。」
● 有時候我們嘴上會說:「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實際行為卻彷彿在說:「我正在遮掩自己身上那些不只偶爾出現的過錯。」
● 有時候我們嘴上會說:「我需要更多的愛」,但實際行為卻顯示:「我需要更多的性。」
● 有時候我們嘴上會說:「她是個隨便的女人」,但她的行為卻只是顯示:「她用有別於老派保守的方式,來探索自己的性欲。」
● 有時候我們嘴上會說:「我就是喜歡美食」,但實際行為卻顯示:「我對不健康的食物上癮了。」
● 有時候我們嘴上會說:「我真的有試著省錢」,但實際行為卻顯示:「我對購物上癮了。」

試想美國政府用來拷問他們所謂「敵人」的「水刑」(waterboarding)。水刑聽起來可能像是使用衝浪板在海上進行娛樂活動,但實際上這個動作的意思,卻是把水灌到一個仰面躺著的人臉上,讓他感覺像快溺斃一般,並且反覆進行。但利用英文的「waterboarding」這個字眼,我們就可以混淆虐囚的事實,把虐待的行為加以掩飾、淡化,然後隱匿可怕的真相,為自己形塑正面形象。

不自覺吐露的言語,往往藏著最多問題

留意自己是否措辭不當,並留意其他人是否會利用措辭來謀取自己的利益或好處。留意他們所說的話是否並不符合事實真相,好好思考那些看起來不正確或不合邏輯的說法,並檢視你自己所選擇的用語。你會不會(自私地)用某些方式來描述事情,好讓自己得到更多呢?請在心裡剝去事物的語言包裝,嘗試看穿真相,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的人事物。語言並不等於事物本身──我們若能吸收這個觀點,就會得到一個有力的工具,可以掌控自己對事物的定義,從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了。@

摘自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趣味的九個心理現象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禁忌
讓朋友情誼長久的方法
溝通與分享的處世之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