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文字背后的真相

琳达.艾尔德 / 理察.保罗

人气 16
标签:

我们往往不太了解,言语在现实世界的体验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打从一来到世上,我们的四周就环绕着各种语言和概念。比方说,父母可能会指着某个物品或人物,对小孩说出相关的字眼──这是椅子、这是汤匙、这是妈妈、爸爸、婴儿、坏的、好的、美的、丑的、好心的、恶意的。我们靠着这些和其他许许多多的言语,形塑出自己的观念,像是“我很乖”、“我的爸爸妈妈是最棒的”、“有些人是坏人”、“这种东西很丑或很恶心”。

由于我们天生就有社群中心倾向,所以我们也经常按照社会肯定与否的标准,来形塑自身的观念,不假思索地接纳社会所肯定的看法。随着年岁渐长,我们会根据心目中所组合起来的各种言语和意义,形成各种意识形态、观点和世界观。这些观念根植在言语之上,造就出我们的思维;它们支配着我们观看世界的方法、我们所设定的预设立场,以及我们用来思考事情的种种理论。

试想以下这些例子:

● 附带损害(collateral damage)这个词汇,掩盖了战争中有人无辜牺牲的事实。
● 我们的国家的孩童可以被教导“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但反之古巴、俄国、伊朗或利比亚的儿童就是“被洗脑”。
● 政治人物不是“乱花”纳税人的钱;他们是在“投资未来”。
● 我们是自由斗士;他们是恐怖分子──即便我们都做出了某种“不道德”的行为。
● 我们代表正义;他们代表压迫。
● 我们是有自信;但他们(只要与我们对立的人)则是很傲慢。
● 当我们的盟友在敌人手中丧生时,我们就说那是冷血攻击;当敌人在我们的手中丧生时,我们则会说这是有仇必报。
● 美国政府以引渡犯(rendition)这个字眼,来指称那些他们非法绑架到法律保护范围以外的其他国家、并囚禁起来的对象,此举目的在于方便当局可以在他们认为有需要的情况下拷问囚犯,因为美国法律禁止在美国本土进行这类拷问。
● 我们把农场畜养的动物称为家畜(livestock),而不是“宰来吃的动物”。

也请试想以下这些言不由衷的话:
● 有时候我们嘴上会说:“我爱你”,但实际行为却仿佛在说:“在还没有更好的人出现之前,你可以勉强凑合一下。”
● 有时候我们嘴上会说:“我需要自由”,但实际行为却仿佛在说:“我不想为自己的小孩负起责任。”
● 有时候我们嘴上会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但实际行为却仿佛在说:“我正在遮掩自己身上那些不只偶尔出现的过错。”
● 有时候我们嘴上会说:“我需要更多的爱”,但实际行为却显示:“我需要更多的性。”
● 有时候我们嘴上会说:“她是个随便的女人”,但她的行为却只是显示:“她用有别于老派保守的方式,来探索自己的性欲。”
● 有时候我们嘴上会说:“我就是喜欢美食”,但实际行为却显示:“我对不健康的食物上瘾了。”
● 有时候我们嘴上会说:“我真的有试着省钱”,但实际行为却显示:“我对购物上瘾了。”

试想美国政府用来拷问他们所谓“敌人”的“水刑”(waterboarding)。水刑听起来可能像是使用冲浪板在海上进行娱乐活动,但实际上这个动作的意思,却是把水灌到一个仰面躺着的人脸上,让他感觉像快溺毙一般,并且反复进行。但利用英文的“waterboarding”这个字眼,我们就可以混淆虐囚的事实,把虐待的行为加以掩饰、淡化,然后隐匿可怕的真相,为自己形塑正面形象。

不自觉吐露的言语,往往藏着最多问题

留意自己是否措辞不当,并留意其他人是否会利用措辞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或好处。留意他们所说的话是否并不符合事实真相,好好思考那些看起来不正确或不合逻辑的说法,并检视你自己所选择的用语。你会不会(自私地)用某些方式来描述事情,好让自己得到更多呢?请在心里剥去事物的语言包装,尝试看穿真相,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的人事物。语言并不等于事物本身──我们若能吸收这个观点,就会得到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掌控自己对事物的定义,从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了。@

摘自 《30堂带来幸福的思辨课》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趣味的九个心理现象
职场中人际交往的禁忌
让朋友情谊长久的方法
沟通与分享的处世之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