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投資財經專欄】要賺錢還是要投資

致富投資公司Julie莊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3月23日訊】【作者簡介:莊齡女士,財經專欄作家及資深投資顧問。專業經驗豐富。專業服務重點在:尖端財經行情、投資市場分析、客戶投資規劃及資產保護。專欄主旨在與大家共同研究當今財經焦點新聞、投資界展望、及財務有關知識。歡迎讀者個案詢問。請函網路郵件:wealth.watchers.tx@gmail.com。】

當投資人來詢問投資時,我們做投資顧問的第一件事是搞清楚客戶的目前需要是什麼:是要賺錢?還是要投資?在今天的社會,大家都想賺錢是很正常的!我們不做農、不自己紡織做衣裳、不自己打鐵造物、或修路蓋橋,我們都得工作賺錢來購買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品、付稅等,這樣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型經濟下人們依賴的主要生存方式。同時,社會也需要有人做不同的工作來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的投資客戶各式各樣,有退休的、快退休的、剛開始創業的、或事業如日高昇的等等。通常他們來找我是因為有投資的需要!他們不但已經賺錢了、儲蓄了一筆錢,還瞭解投資的重要:儲蓄的錢必須再用來賺錢!這些投資人士掌握自己的財務,努力工作儲蓄,且沒有存僥倖的心理。

偶爾,有來詢問的人士其實不是想投資!他們真正的目的是「賺錢」!有些人坦誠的詢問我們公司是否有在招聘人才,我也可直言無諱。不幸地,常常來者用各式各樣「說詞」,結果是浪費彼此時間!很多是直銷員來找生意:他們賺錢的方式是所謂的「找下線」。一旦加入,不旦成為客戶,也開始來吸收自己的人脈,找自己的下線。這類型的生意開開倒倒的很多,例如DIMAC Direct:提供直銷公司所須,如印刷、寄貨、等、EcoQuest:直銷空調和自來水的過濾器、Arbonne:健康養容保養品、Weekenders:女性服飾、Holsted Marketing:珠寶裝飾品、Eniva:健康養容保養品,等等。

現存者中較具名聲歷史的是Herballife,Nuskin,Amway,Avon,等等。最近聯邦政府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宣佈要開始調查Herballife公司的做生意模式,也就是這種上線下線的直銷生意。可以想像的,這樣的生意模式製造許多法律上的疑問:

銷售管道:人際關係有限,親戚、同事、朋友都來推銷,公司的產品有真正的市場嗎?有所謂真正的客戶嗎?

公司營利方式:(1)拿新吸收的下線的購買來付給上線和自己。(2)促使每位直銷員增加存貨。(3)不斷提高貨價。(4)及不停的吸收下線。

商業道德:認識人不會告狀,但是產品品值及價錢是否合水準?推銷時是否違背客戶的真正需要或不需要?

比較重要的是,讀者朋友們若在找賺錢機會,要先學習成功者的心態。發現有潛力的商機,應該先考慮以下因素:

(一)瞭解自己的個性、專長、興趣,看是否有交集點。

(二)努力調查研究市場、行情後,並不斷的來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及心得。

(三)設計自己獨特的進展方式及細節。

(四)尋找自己真正關心的重點來努力以赴。

(五)能不屈不撓,不論他人肆意的攻擊或批評。

(六)能進能退,不斷做自我行動及執行上的修正。

(七)有長期計劃,及遠大目標。

能這樣按部就班的來努力,加上一項真正好的商機,才是成功的秘方。希望和讀者朋友共勉。

致富投資服務項目包括協助客戶建立真正的安全網來避開市場風險,保障資產、設計投資組合、追求投資回收!所有投資都經由信託公司管帳,有憑有據!我們在做法上也有彈性,依客戶的財務狀況和投資偏好來做建議。除了(一)退休金、長期性儲蓄投資,例如401k,IRA/ROTH轉移(Roll Over)。(二)孩子的大學教育金(Education IRA/Coverdell)或以一般投資來存投。(三)遺產投資來存放未來將分給子孫們或慈善機構的款項,公司的長期資金,例如未來發展基金(Fun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Building/Equipment Purchase),或法人信託監管下的資金,也都可考慮本投資項目。

想知道您現在的投資組合是否理想,是否能幫您滿足您財產上的需求嗎?如果您擔憂銀行的儲蓄在貶值、投資全卡在保險、股票投資漲跌的難以預測,歡迎你來電預約時間面談。最低投資開戶五萬元。我們的投資昰IRS審核的401(k)和IRA的投資。投資人要合格且了解,才能參加投資。電話如下:(972)767-8332,找Julie(中、英文)©2013 Julie Cepelak, Wealth Watchers, LLC.版權所有、盜版必究。

相關新聞
【致富投資財經專欄】保障資產:餘壽保單投資(三)
【致富投資財經專欄】保障資產:餘壽保單投資(四)
【致富投資財經專欄】保障資產:餘壽保單投資(五)
【致富投資財經專欄】保障資產:餘壽保單投資(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