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選項?核能(3)

艾爾‧高爾

標籤:

現今在美國及歐洲很難找到有名的工程公司,願意為核電廠的設立成本估價。世界核能組織(World NuclearAssociation)策略及研究部門主任史蒂夫.基德(Steve Kidd)2008 年在《國際核能工程》(Nuclea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一書中提到:「要對當前核電廠建設成本作出精確的估算,簡直是天方夜譚。」經驗顯示,核電廠建設每延一年,就要增加建設成本十億美元。

70 年代晚期和80 年代早期,當我還是田納西州一名年輕的眾議員時,曾親眼見證了核電廠在田納西流域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Authority;TVA)轄內的七州內逐漸崩潰的趨勢。田納西流域管理局自40 年代核電產業誕生起,就已經存在(並為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鈾濃縮提供全部電力),而且是核能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在60 和70 年代早期,田納西流域管理局便為了每年增幅7% 的用電量,一次籌建了十七座核反應爐。到了1973 年秋季,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更新的石油禁運令,將石油價格推上了歷史高點,也導致煤價急遽上升(為石油不足的替代,煤的需求量增大),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導致電價更高。而因電價增高,耗電量進入平穩期。

此外,尼克森總統的獨立計畫(Richard Nixon’s Project Independence)和卡特總統的創新政策(Innovative Policies)旨在提高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這些政策象徵著美國永久性轉向低耗能經濟的里程碑。當假象消散之後,電力需求的增速降到了每年1% -2%,最終導致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取消了十座核電廠項目的規畫,並延遲另一座的建設進度。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監管下的電力總體價格持續大幅攀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未完工的核反應爐的成本,連同已建成的核電廠的成本一起被列入核電成本計算之內。其他的公用事業也有類似的經歷。在70 和80 年代,美國一共取消一百三十八座核反應爐的建設規畫,除了部分1974 年前籌建的老廠在一度中斷建設之後,最終還是完工了。

1953 年至2008 年,在美國最初籌建的二百五十三座核反應爐中,有48% 取消,11% 永久性關閉,14% 經歷了至少為期一年以上的停用,只有27% 在運轉過程中沒有遭到一年以上的停用。因此還在穩定運轉中的核電廠,僅占當初籌建總數的四分之一(即完工總數的一半)。

三哩島事件之後的核能設施建設處於長期停工狀態,導致經驗豐富的員工流失,也削弱了關鍵技術能力。工程師對於核電產業的未來感到疑慮,因此也削減了他們將此產業當作職業生涯選擇而去參加培訓、提高技能的熱忱——這反過來也讓公用事業部門建設核電廠所需關鍵的技術人才更為缺乏。美國在2012年以前有三分之一強的核電廠達退役年限。三十年前,美國有六十五個核能工學程,現在只剩三十個以下。

此外,對於核電工業未來的擔憂,也打擊了提高發電容量的大規模投資。舉個例子,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建造核反應爐容器,這家公司坐落於日本,每年最多生產四座核反應爐容器。雖然目前生產能力正在倍速提高,而且其他公司也可以製造新型的專門化鑄件,但是這麼做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很高,同時還面臨著與其他國家一起從同一家供應商競購的局面。對於新鑄造廠投資不足的擔憂,反過來也加深了公用事業對於建設新的核反應爐所需時間和資金預算可行度的疑慮。

這個製造供應鏈上,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面臨著其他類型的瓶頸。如果無法確定會拿到訂單,部件供應商就不願意製造零組件;但是如果無法確定能獲得資金,公用事業又不願意下訂單。同時,假如存在供應不足和會導致建設資金及建設時間成本上升的瓶頸狀態時,投資者又不願意提供資金。這導致了從新的製造商那裡訂購零件,也會面臨數量和安全保障的諸多困難。@

摘自 《難以迴避的抉擇:全球氣候危機的解決之道》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試著回顧你一整天經歷了什麼
出門或回家刻意挑不同的路走
眼睛新常識 區分場合使用複數眼鏡
硬式隱形眼鏡比軟式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