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電視 肯尼迪扭轉局勢

文 | 文謙
文謙
font print 人氣: 326
【字號】    
   標籤: tags: ,

肯尼迪總統所處的時代,正是美蘇冷戰最顯著的時期。1961年,柏林牆被建起,隨後,蘇共航天飛機上天,在古巴建核導彈發射基地,如何增強美國和自由世界人民的信心?在道德信念缺失、經濟低迷中,如何提升人們的信心和勇氣?

電視盛行的今天,也許人們沒有意識到,最早善用電視,並扭轉美國和國際形勢的總統是約翰•肯尼迪總統(John Kennedy又譯為甘迺迪總統)。

1960年初,在許多國家看報紙還不是很普遍時,生動的電視畫面,螢屏中人物聲情並茂的演講以最快的速度走入千家萬戶中。

辯論轉播後 增加三百萬人支持

肯尼迪和尼克松的總統大選辯論是肯尼迪勝出的主要因素,在辯論後,肯尼迪競選陣營的人潮和熱情大為高漲。民意調查估計,在辯論前的沒有確定意向投誰的票的四百萬人中,在辯論後,三百萬人成為了肯尼迪的支持者。

他講話直截了當,不宣揚一夜暴富,他明顯的優雅和看似羞澀讓他隨和得像家中客人。他的競選利用了傳媒,許多五分鐘的時段,以及更長的紀錄片節目,題材選自競選人之間的談話和豐富多采的競選集會片段。

比如電視鏡頭轉播了肯尼迪受邀大休斯頓部長協會演講時,他被問到了他個人信仰的問題,「是否天主教信仰的人應該當選總統?」他的回答是:「問題不在於我信仰哪種宗教,因為這應該只對我個人重要,而在於我信任哪種美國。」「我信任的美國應當是宗教排他現象有朝一日會終結;應當是平等對待所有人和所有宗教;應當是人人都有平等的權利選擇加入或不加入信仰;」

在67天的競選活動中,肯尼迪演講超過500場,在44個州中舉辦過記者說明會。電視轉播帶他走進到幾乎每一家美國人客廳中。對肯尼迪來說,電視讓他扭轉了局勢。

1960年,電視漸漸成為政治家接近民眾的主要途徑。約翰•肯尼迪在總統競選時,他挑戰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son)在電視上進行一系列問題辯論。

尼克松相信他的辯論技巧,接受了挑戰。隨後,他們的辯論就像1858年林肯總統同著名大律師道格拉斯的辯論一樣,具有歷史意義。

據估計,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對政治感興趣的觀眾,大約7千萬美國人,觀看了於1960年9月26日晚,總統候選人辯論的首次電視直播。肯尼迪就美國經濟充電,改善教育,扶助貧窮和年長者,制止美國和國外的宗族歧視和專制暴政等議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尼克松同意肯尼迪的許多觀點,但認為有不同途徑實現目標。尼克松副總統面色蒼白,顯示出他因最近一次事故而短暫住院治療,對大多數觀眾,肯尼迪泰然自若、充滿信心、富有見識和教養。

10月21日,當第四輪電視辯論結束時,距離總統大選,不到三個星期,許多美國人已經深諳肯尼迪的成熟、能力和對美國面臨問題的把握。

在嚴寒中 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

肯尼迪宣誓就職的那一天,1961年1月20日,天氣異常寒冷。據報,500輛剷雪車出動清掃了當天早上華盛頓DC附近新降8英寸的大雪。看到肯尼迪總統就職演說時的錄像,他演說時呼出的熱氣已變成輕微的白霧。在這樣的嚴寒中,肯尼迪沒有披厚大衣,雖然有保暖內衣,還是僅身著西裝,他希望讓公眾看到他的年輕和活力。前任艾森豪威爾總統是總統中最年長的,而1917年出生的肯尼迪恰是當時美國歷史上曾選出的最年輕的總統。

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總統(John Kennedy)就職演說。(www.jfklibrary.org)

肯尼迪的聲音在無數認真傾聽的觀眾中迴盪:「在人類的悠久歷史中,只有很少人賦有這種在自由遭遇最大危機時保衛自由的責任。我決不退縮;我歡迎它…… 在這場努力中所獻出的精力、信念與虔誠,將照亮我們的國家以及所有為國家服務的人,而從這一火焰所釋放的光輝必能照明世界。
所以,同胞們: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全世界的公民:不要問美國願為你們做些什麼,而應問我們在一起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 [1]

從現場錄像中看到,他的以上的話音未落,當天前來聆聽的嘉賓們紛紛起身站立鼓掌,他的勇氣、聰慧和對國家的責任感,點燃起美國人心中的夢想。

在同蘇共對抗的冷戰中,肯尼迪明白他的就職典禮要為美國人民注入信心,也為世界人民注入尊敬。他認為, 自由社會的蓬勃發展在於市民共同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於領導者啟迪喚醒人們的奉獻。他用美國人渴望看到的聲音,呼喚著人們最高貴的天性。

首位電視直播新聞發布會總統

肯尼迪總統是第一位進行電視直播的新聞發布會總統。儘管一些顧問擔心會有失誤,而由總統承擔風險,也擔心一些新聞記者對總統辦公室不夠尊敬,但公眾和新聞界積極響應肯尼迪創新的現場直播新聞發布會。

肯尼迪總統在白宮召開了第一次電視直播的記者會,在他總統任期內一直開了下去。據資料檔案錄像,在一次記者會中,有記者提問,來自德州的眾議員阿爾格(Alger)今天批評薩林格(Salinger)先生,說他是一位「年輕而沒有經驗的白宮公關人員」,並質疑讓他作為隨訪蘇聯的幕僚是否妥當。我想知道你對此有何評論。肯尼迪現場做答道:「我知道總有一些人覺得美國人總是年輕而不夠老道,外國人總是有能力、強勢並是談判高手。但是正如我看到的,和媒體一樣,薩林格先生的主要工作是提升我在蓋洛普民意調查中的指數。完成那工作之後, 他現在正在做下一件事(笑聲)…來改善我們的溝通。」[2] 他的機敏、智慧和幽默,迅速留給觀眾深刻印象。

在肯尼迪總統任期期間,進行了64場新聞發布會。平均每16天就有一次,在國務院禮堂舉行,距離白宮不遠。第一次,是在總統宣誓後幾天內,1月25日,大約六千五百萬人觀看。在1961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0%的人至少看過他的前三次新聞發布會中的一次,18萬觀眾看過所有這些現場直播新聞發布會。

為白宮增加藝術氛圍

不僅肯尼迪總統,他的夫人傑奎琳· 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 亦譯賈桂琳 )的個人特質也展現了人們期待的夢想。原本是攝影記者的第一夫人傑奎琳喜愛並熟讀18、19世紀的歐洲文化,她想在白宮中創造新的藝術氣息,她甚至想在華盛頓創造出凡爾賽宮的藝術氛圍。

傑奎琳邀請專家裝修白宮,為白宮增加了文化智慧節目,如慶祝藝術家和作家作品的藝術表演。

1962年5月,肯尼迪和傑奎琳(John and Jacqueline Kennedy)總統伉儷宴請法國貴賓。(www.jfklibrary.org)

K1962年5月,肯尼迪和傑奎琳(John and Jacqueline Kennedy)總統伉儷宴請法國貴賓。(www.jfklibrary.org)

1962年5月,肯尼迪和傑奎琳(John and Jacqueline Kennedy)總統伉儷宴請象牙海岸總統和夫人。(www.jfklibrary.org)

1962年在肯尼迪夫人賈桂琳主導下,邀聘法國設計師斯特凡·布丹(Stéphane Boudin)重新裝修的白宮藍廳,再現法蘭西帝國風範。(維基公共領域)

傑奎琳在參加需要陪先生總統出席的政治性活動中還學會了討價還價。比如一次,媒體秘書Pierre Salinger邀請她參加一個總統不能前往的活動,開始 Salinger失敗了,肯尼迪親自去試試,20分鐘後,他下來說,傑奎琳願意前往了。Salinger好奇問,「你給了她什麼?新的禮服?」肯尼迪說,「比這還厲害。兩個交響音樂會」。(“Worse than that. Two symphonies.”)」

傑奎琳還邀請媒體CBS製作了近一小時的紀錄片《同肯尼迪夫人在白宮的一小時之旅》(A Tour of the White House with Mrs. John F. Kennedy)。在這段紀錄片中,介紹了白宮緣起於總統華盛頓、傑弗遜的設計,歷經不同時代的重建。不僅展現了建國之父們的大型肖像畫,林肯總統的臥床、艾森豪威爾總統購買的家具,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總統的設計,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親手種下的的玉蘭樹,也展現了大型州宴會大廳和宴會陳設。

CBS News的記者Charles Collingwood表達感謝時說,「謝謝妳讓我們參觀辦公室,很明顯妳在其中增色了不少。」

在該紀錄片中,肯尼迪總統在受訪時指出,前來參觀白宮的人數已增加了一倍,更欣慰的是,很多中學生們能夠在參觀白宮中增加對美國歷史和偉人的學習和嚮往。

組建和平隊 登上月球

肯尼迪就職之後做的第一件重要之舉便是創建了以年輕美國人為主的和平隊,一支幾十年來在發展中國家服務的志愿者隊伍。當他看到蘇共在向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通過所謂的「援助」來輸出其共產理念時,肯尼迪號召年輕的美國學子們,應將美國自由與和平的理念帶往世界,與人分享。

1961年以來,有超過20萬加入和平隊的美國人曾到遍布世界的139個東道國服務,無數人因此而感受到了真正的美國精神之閃亮之處。

1962年9月, 肯尼迪宣布登上月球計劃。「我們決定登月。要在60年代實現登月。我們對此發起挑戰,不是因其輕而易舉,而是因其困難重重。」正如他承諾的那樣,美國在1969年將人類送上了月球。

肯尼迪總統1963年6月來到柏林,有見證者說,當天,所有的邊角街道上都站滿了人,所有的陽臺都擠滿了人,每個人都想聽演說。看到歡呼的人群和柏林牆,肯尼迪感到原先準備好的演講稿不夠充分。 肯尼迪找人幫他寫下一些有關德國的事,然後他就在現場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說。「世界上有許多人確實不懂,或者說他們不明白甚麼是自由世界和共產主義世界的根本分歧。讓他們來柏林吧,「讓他們到柏林看看」(Lass’ sie nach Berlin kommen德語)」

「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墻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不准他們離開我們。我願意我的同胞們——他們與你們遠隔千里住在大西洋彼岸 ——說,他們為能在遠方與你們共有過去十八年的經歷感到莫大的驕傲,被圍困十八年仍保有西柏林的這種生機、力量、希望和決心。」

南加大教授 Nicholas Cull教授認為肯尼迪總統不僅在冷戰期間,簽署登上月球計畫,也支持種族和人權運動,對美國人民影響深遠:「就冷戰來說,肯尼迪總統探索了一種方式,堅定反對蘇共,並鼓勵人民抵制共產 」。

永恆記憶

肯尼迪所處的時代,正是美蘇冷戰最顯著的時期。美蘇兩國之間所謂的「冷戰」,便是自由社會所堅持的自由傳統普世價值觀抵擋共產陣營的力量。

據美國媒體指出,當肯尼迪總統1963年11月22日遇刺後,美國人心中希望的火焰也被熄滅了。而當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 於1968年4月4日遇刺,剛贏得民主黨總統競選提名的前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又於6月6日遇刺後,人們喜愛的這三位領袖的遇害將美國人民推入強烈的心靈不安中。而對年輕人的打擊更是巨大的,他們已經無法再像父輩一樣還能堅守善有善報的傳統價值觀。不安、躁動和抗議的心態伴隨著各類事件在六十年末和七十年代不斷上演。

60~70年代,在大陸,中國人民在共產大躍進後的三年大饑荒中餓殍遍野,繼而,又開始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在東南亞,越共帶給越南的戰火不斷。幾乎同樣時期,東方西方的人民都承受著被惡勢力以暴力摧毀信念和希望的漫長黑暗歲月。

今天,共產已接近徹底解體,回首半世紀前的60年代初,年輕的肯尼迪總統以堅強的意志、勇氣和聰慧在嚴冬中,點燃起來了美國人心中的信心和夢想,並透過電視,以最快速度和最大範圍傳播世界。他高舉的心靈火炬點燃了人們的勇氣和熱誠,並傳揚世界。50多年後,人們還在將這些可貴精神的火炬傳承不息。◇

原文欣賞:

1.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orld, only a few gener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ding 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 I do not shrink from this responsibility–I welcome it. I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of us would exchange places with any other people or any other generation. The energy, the faith, the devotion w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r will light our country and all who serve it–and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can truly light the world.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
2. “I know there are always some people who feel Americans are always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and foreigners are always able and tough and great negotiators. But also as I saw the press, he also said that Mr. Salinger, his main job was to increase my standing in the Gallup polls. Having done that, he’s now moving on … (laughter) to improve our communication.”

責任編輯: 古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第35屆總統約翰肯尼迪于1963年11月在達拉斯被射殺﹐最近有消息顯示﹐古巴策劃並資助了這起刺殺事件。
  • 肯尼迪夫人在百般傷感中卻表現得無比的勇敢,她已於葬禮完畢後遷出白宮。她在維琴尼亞(離華盛頓不遠)有一所新居,是總統遇刺的上一個月才完全佈置好的,當時在麻省也有房子,而她自己的母親與繼父則住在美京的高尚住宅區喬治亞城。大家都認為前任的第一夫人應當得到哀傷中的安靜。她的男孩子那天剛好3歲...
      
  • 星期一是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遇刺40週年紀念日。
  • 正當美國人在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48週年之際追憶那次事件時,負責保衛美國總統的美國特勤局一名前特工告訴美國之音,那次刺殺事件暴露出安全警衛中的弱點。 (20111122-US-KENNEDY-ANNIVERSARYE-134303588l)
  • 圖片來源: AP 肯尼迪總統1962年在白宮會見軍事官員,討論U-2間諜機飛越古巴上空 (20120414-making-of-nation-210-147446875l)
  • 位於華府的新聞博物館(Newseum)於近期將展出一系列關於肯尼迪總統及暗殺事件的稀有物品,包括暗殺肯尼迪的主凶李.哈維.奧斯瓦爾德被捕時所穿的衣服、攜帶的錢包、以及由乍浦路德爾無意中錄下暗殺事件時所使用的相機。
  • 圍繞六三年肯尼迪總統柏林講話五十週年,德國舉行了一系列的各種不同的隆重紀念活動。流亡德國的中國異議人士高度評價德國的紀念活動,以及奧巴馬總統和默克爾總理在紀念活動中釋放出來的,「一個世界」,「一個民族」的柏林精神。
  • 【編者按:約翰•F•肯尼迪是美國第35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由選舉產生的最年輕的總統,當選時年僅43歲。他的任期從1961年1月20日開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他一直被大多數美國人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他的總統就職演說中英文全文。】
  • 【編者按:約翰•F•肯尼迪是美國第35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由選舉產生的最年輕的總統,當選時年僅43歲。他的任期從1961年1月20日開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他一直被大多數美國人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他1963年6月25日在柏林牆位於勃蘭登堡門的關口前(西柏林)演說的中英文全文。】
  • 在人類的悠久歷史中,只有很少人賦有這種在自由遭遇最大危機時保衛自由的責任。我決不退縮;我歡迎它…… 在這場努力中所獻出的精力、信念與虔誠,將照亮我們的國家以及所有為國家服務的人,而從這一火焰所釋放的光輝必能照明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