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曾在高層決議中摒棄共產主義

人氣 8014

【大紀元2015年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頓綜合報導)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摒棄中共此前一直提的「共產主義思想」。日前,習近平率其他6常委高調參加了紀念胡耀邦冥誕100週年座談會,並對胡給予很高的評價。據報,習近平在未來條件許可下,很可能會有「驚人之舉」,習近平或「解散黨組織」。

胡耀邦在十二屆六中全會摒棄共產主義

《中國新聞週刊》2010年第17期刊發署名徐慶全題為《朱厚澤:「三寬部長」走了》的文章披露,2001年,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朱厚澤向作者透露,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由胡耀邦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決議變換此前「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提法。

胡耀邦當年有四個解釋:(一)共產主義思想的含義模糊、不准確、不周密,「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提法容易引起誤解。它可以指「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一個範疇;可以指馬克思主義,是另外一個範疇;可以指「勞動不講定額,不計報酬」,那就是又一個範疇了。

(二)「共產主義思想」作為全民範圍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同現行政策,特別是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經濟政策不適合,在實際工作中必然會產生許多糾纏不清的問題。

(三)要求全國不同的階層和人群都用「共產主義思想」對待精神文明,事實上辦不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助長許多錯誤傾向的發生。

(四)這個提法使臺灣和廣大華僑、愛國人士難以理解,增加不必要的疑慮,對統一祖國更加不利。

胡耀邦曾於1982年9月到1987年1月出中共總書記。1987年1月16日,胡耀邦被指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被逼迫辭職。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猝死,引爆1989年的學生民主運動和中共對學生的「六四」血腥鎮壓。胡耀邦的名字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共當局的禁詞。

胡耀邦百年誕辰座談會 習近平當局高調紀念

20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冥誕100週年,習近平當局舉行了系列高規格紀念活動。習近平等中共政治局7常委參加了紀念座談會。

習近平在紀念座談會上發表了約30分鐘的講話,對胡耀邦給予很高的評價。官媒發表近5千字的習近平講話全文。習近平在講話中回顧胡耀邦生平,高度評價胡耀邦平反冤假錯案、推動改革等。

習近平在講話中引述胡耀邦的言論稱,「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韌性」打擊腐敗、以權謀私,「抓住不放、頑強到底」。習近平評價胡耀邦干實事、敢於擔當。

中共央視當晚的新聞聯播,轉述習近平紀念胡耀邦的講話,長達約8分鐘。

同天,5集電視記錄片《胡耀邦》從當晚間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胡耀邦文選》已經上市、《胡耀邦畫冊》在當日出版發行。

習近平訪美送書、亮書單 習或有「驚人之舉」

9月22日,習近平訪美到達第一站西雅圖。第二天,他前往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林肯高中探訪時,不僅向林肯中學贈送乒乓球桌、球具、中國文化經典(《紅樓夢》、《唐詩》、《宋詞》)等,還罕見地贈送了大陸歷史教師袁騰飛所寫的《這個歷史挺靠譜》。

袁騰飛在大陸由於大膽披露中國近代史真相、批評毛澤東等而聞名,他的言論也惹怒大陸「左派」。

9月22日當天,習近平在西雅圖發表演講時,提及美國電影《西雅圖不眠夜》和電視劇《紙牌屋》,並亮出了自己從年輕時就熟讀的美國名家和名著書單,包括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習近平還表示,喜歡瞭解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美國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

海外中文媒體10月披露,有位朋友私下說,習近平「很有心機,有大志的人」。習近平在文革後期,利用家庭關係之便,讀過相當一批「內部讀物」。習近平年輕時受西方理念的影響。並預言,未來只要條件成熟,或條件許可,習近平很可能會有「驚人之舉」。他「有一個宏大的,開創時代的夢」。

分析:習近平試水「解散黨組織」

10月21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重新修訂,稱要從嚴治黨,其中增加了處理黨組織的條例,對嚴重違紀的黨組織進行改組或解散。

10月22日,《北京青年報》頭版以「多數黨員嚴重違紀的黨組織應解散」作大標題;接著頭版第二條新聞是習近平冒雨參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半版圖片,所用標題是「雨中探訪」。

有報導稱,第一大標題「多數黨員嚴重違紀的黨組織應解散」和第二大標題「雨中探訪」及習近平參觀的圖片排列緊密,互相呼應。

中國問題專家季達分析認為,中共報紙的標題和排版是非常講究的,往往是用「你懂的」的方式來釋放政治信號。因為《多數黨員嚴重違紀的黨組織應解散》這個大標題下面沒有具體內容,緊接著是習近平大圖片的《雨中探訪》,寓意這是習近平在「試水」解散黨組織。#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傳習近平或有「驚人之舉」
分析:習近平試水「解散黨組織」
丁律開:「習馬會」與中共解體的微妙關係
分析:習近平試水「解散黨組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