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翻牆必看】胡春華强势「拍蠅」

人氣 13223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每日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重點新聞:

1、王岐山胡春華火力全開 分析:目標或是曾慶紅
隨著寧夏「首虎」的落馬,輿論再次聚焦背後的曾慶紅。曾的內侄女王曉玲卸任后是否被查,備受關注。據報導,在中國大陸,廣東「蒼蠅」數量最多,省委書記胡春華配合習、王反腐,是「拍蠅」能手。

2、財經人士:大陸或出現銀行破產
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四大國有銀行)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四大銀行第四季度的淨利潤接近零增長,有媒體報導說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有大陸財經人士認為,銀行的實際情況可能更糟,大陸銀行有可能會出現破產的情況。

3、江親信程維高曾阻撓劉源仕途 最終失败
近期,圍繞劉少奇之子、中共軍隊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的仕途說法紛紜。劉源早年先從政后從軍。當年他在河南被當地人大代表聯名舉薦為副省長候選人,但遭遇時任河南省長程維高強力阻撓,但劉源最終當選河南副省長,與程維高結怨。程是江澤民的親信。

4、朱鎔基親信稱五大市場金融風險正集聚
近日,大陸官媒高調報導山東省長郭樹清,稱其是經濟方面的高手、「改革家」。郭樹清近日表示,大陸債券、股票、外匯、信貸、期貨五大市場的風險正在集聚。外界關注,郭樹清是朱鎔基的親信,之前還參與了起草中共「十三五」規劃。

5、原河北蠡縣政府官員控告江澤民
法輪功學員王平均今年六十九歲,原是河北蠡縣勞動人事局幹部。二零一五年六月十二日,王平均向最高檢察院和法院控告迫害法輪功的元凶江澤民,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和經濟賠償責任以及其它相關責任。

6、遼寧和重慶部分警察在訴江大潮中的變化
在控告江澤民大潮中,中國大陸不少警察正在逐漸清醒和發生變化。明慧網近日報導了遼寧省某地警察從惡意綁架「訴江」法輪功學員到最後表示「服你了」; 重慶某地警察上門核實「訴江」,最後「三退(退出中共黨、團、隊)」的故事。

7、冉沙洲:習近平拍板「習馬會」玄機何在?
習近平與馬英九於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令海內外各界大感意外,再一次讓世人的目光投向了習近平。

8、悟空除魔心至善 烏雞國王曉因果
《西遊記》中,悟空一路降妖除魔,金箍棒作為降魔的得力武器,立下汗馬功勞。悟空每次揮舞金箍棒,不止表現出他的威力,也表現著善的剛強和威嚴。

9、中組部高層變動 李源潮前大秘任副部長
近期,中共中組部高層人事密集變動,李源潮的大秘、中組部幹部一局局長鄧聲明升任中組部副部長。中組部部長趙樂際今年9月初,呼應王岐山,釋清洗信號。

10、李克強政協報告不念稿 其導師厲以寧提問
中共政協主席俞正聲日前主持召開政協常委會時,又邀請了李克強脫稿做報告;李克強做報告後,又主動增加了提問環節,李的導師、政協常委厲以寧最後一個提問。去年俞正聲邀請了王岐山在政協常委脫稿做報告;王岐山做報告後,也曾回答了是否有比周永康還大的「大老虎」問題。

11、傳習近平通過栗戰書令劉雲山直播習馬會
11月7日,中共央視多頻道直播「習馬會」。海外媒體披露,7日上午,習近平的一場演講央視沒有直播,隨後,習近平通過栗戰書向劉雲山下令直播「習馬會」。外界關注,在央視播放「習馬會」相關新聞時,出現了幾次「異常」情況。劉雲山是江派常委,此前其掌控的宣傳口不斷攪局習近平當局。

12、外媒:預言被推翻 習近平反腐運動升級
北京當局在加倍反腐清洗,僅僅本週就有三大國企巨頭的高管落馬。被拘捕的三大行業巨頭負責人來自於銀行、航空和汽車製造業。外媒說,這推翻了先前一些人的預言,預言說習近平準備收尾他的標誌性反腐運動。

13、總參空管局局長換人 傳前任被調查時自殺
日前,蔡軍履新中共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副主任、總參空管局局長。而前任劉子榮正被調查時,今年2月傳跳樓自殺,目前生死不明。劉或涉去年中國民航「神秘禁飛事件」,幫助「大老虎」出逃事件。

14、中國民衆諷刺中共 送錦旗 「黨」字倒着寫
錦旗是中國人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但是有冤無處訴的民眾將諷刺性錦旗送給地方政府表達對共產黨的不滿。

15、【文史】路易十四的太陽王世紀——序篇
從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到現在已300年。2015年9月1日,人們成群結隊來到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自發地紀念逝去的太陽王,以及隨之而逝去的偉大世紀le grand siècle。凡爾賽宮特地在城堡北翼布置了路易十四廳,並舉辦了盛大的化妝舞會。人們穿上十七世紀的華服步入燈火輝煌的凡爾賽宮,衣香鬢影、杯觥交錯之間,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充滿了自信、高蹈的時代。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11·2翻牆必看】中南海頻發亡黨警示
【11·3翻牆必看】韓正一個特別舉動或與江家切割
【11·4翻牆必看】長春街頭驚現法辦江澤民標語
【11·5翻牆必看】習近平將對四種官員動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