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突破中共經貿封鎖 台學者:加強南向政策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5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近年來亞太國家積極推動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區域發展,也出現層層FTA交叉簽署現象,加上中共在外交、經濟圍堵的阻擾下,皆對台灣產生嚴峻挑戰;台灣在國際經貿上該如何闖出一條路,學者建議,應由過去西進政策,改為南向政策,把東南亞列為重點戰略位置。

在一中的架構下,台灣的確無法跟其他國家順利簽訂FTA,台灣該如何突破重圍?成大政治經濟學教授宋鎮照認為,台灣的企業早就走出去了,現在是政府面臨到FTA的挑戰,以至於經濟外交上遲遲無法突破走出去。

他說,FTA其實只是選項,而非全部;因為韓國簽了這麼多協議,也無法保障其經濟成長。宋鎮照認為,應前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發展(GMS),掌握其區域發展的核心地帶,才是台灣另一項契機。

大湄公河連結中國和東協市場

從地理位置看,大湄公河是連結中國雲南與中南半島國家的主要臍帶,不但形成一個密切連結的經濟區域,更是連結中國市場和大東協市場的經濟主軸走廊。

要讓台灣走出去,應以「點」的戰略為主,將重點放GMS投入資源,協助這些產業做區域分工、產業鏈,跟當地物流、基礎建設,以及當地各項資源結合起來,也是台灣走出去的另外一項重要戰略。

他強調,泰國北部、東北部正是GMS核心地帶,未來企業必須前進才能占得先機,也是台灣企業可發揮的重點,可前進至柬埔寨、寮國、緬甸,跟越南、中國結合,退也可至泰國北部、東北部比較民主社會自由開放的地區。

宋鎮照分析,「未來誰能夠掌握GMS,就能掌握中南半島的經濟市場,若能控制中南半島經濟命脈,也就能左右東協的經濟;誰能控制東協經濟,就能有效制衡主宰中國、印度等廣大市場。」

另外,也必須建立台灣與周邊國家經濟走廊的利益,建構合作模式發展,主動積極與越南、菲律賓和印尼建立一個「次區域的環南海經濟合作發展區」,在地緣上建立與越南、菲律賓密切關係,掌握龐大南海資源。

尤其可建立經濟特區合作模式,這可規避國家主權,或是共享經濟資源、而不受當地政策與政治影響,形成一個小型區域特區經濟共同體模式。或是以島嶼租借BOT合作模式也可實行,例如印尼2010(民國99)年10月即邀請台灣協助開發摩洛泰島,這種經貿外交也有前例可循。

以「城市」為發展單位 取代傳統國家戰略

最值得注意的是,以「城市」為單位的發展新思維,將以取代國家為發展戰略,不但可跳脫出台灣長期框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外交限制,更可促進台灣走出去的經濟合作發展,也是全球化發展的新樣態。

宋鎮照建議,應加強台灣與印度經貿與投資關係,從印度進入南亞、或是到東南亞與中國,也是一種走出去戰略的迴轉。

台灣與印度須推動全面貿易、投資、產業合作、文化交流等。同時加快與印度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A),其中產業合作可以資通訊、工具機、食品加工等為主。印度在新總理莫迪上任後,採取開放自由經濟政策,加上印度12億人口,政治民主體制,人口結構年輕,非常具有發展與市場潛力。◇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