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鐵礦石價格暴跌 鋼企咋全線虧損?

人氣 19

【大紀元2015年04月30日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9日發佈數據,一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629億元,同比下降14.48%,主營業務虧損超過110億元,鋼鐵企業經營十分困難。(4月29日《新華網》)

近十年,中國大中型鋼企由超高利潤走向巨虧,本屬於正常想像,因為中國鋼鐵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而且因產能嚴重過剩而陷入價格的惡性競爭。即使在總體仍有利潤的前幾年,中國鋼企也僅僅在為澳大利亞、巴西的幾家鐵礦石企業「打工」。但一個值得注意的奇怪現象就是,鐵礦石價格越高,鋼企的利潤反而越高。

按照一般性經濟規律,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利潤一定會下降,反之亦然。但中國的鋼鐵業卻反市場規則而行之,這幾年在鐵礦石價格大幅度下跌,過去一年鐵礦石價格下跌超過50%的環境下,鋼企卻陷入全線虧損的怪圈,其中奧妙何在呢?

五年前,筆者在《鋼鐵業,不能弄成賣國產業》一文中就曾質疑「誰讓中國鋼鐵業的產能無限膨脹?」而不久前一則微博戲說的世界鋼產量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體現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第一、中國(不包括河北):第二、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唐山市(不包括瞞報產量):第四、日本;第五、美國;第六、印度;第七、俄羅斯;第八、韓國;第九、唐山市瞞報產量(2011年唐山市瞞報5000萬噸,剛好比第十名多一點);第十、德國。

有意思的是,今天中國新聞網刊發的《河北省長外交部「賣鋼」引關注》一文就報導,河北省是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省份,張慶偉形容說:「世界每生產9噸鋼,就有1噸是河北生產的。」據透露,2014年,河北省鋼產量達到1.85億噸,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位,約佔全國鋼產量的四分之一。

一個產業的產能嚴重過剩,結果必然是相互「壓價」,低價出口好了外國人。而在國內非常態化擴大投資,以刺激經濟的短期效應下,鋼材需求瞬間擴大,鋼企就會抬高國內銷售價格,增加利潤,但同時也會帶動進口鐵礦石價格「瘋長」。結果是中國鋼企將盤剝國內老百姓的錢,悉數送給澳大利亞、巴西礦主了。

據媒體報導,2011年,力拓、必和必拓兩大礦山的利潤超過了中國77家大中型鋼企800多億人民幣的利潤總和。僅巴西淡水河谷一家,2011年的淨利潤為228.85億美元,相當於18個寶鋼,是同年中國A股上市鐵鋼企業合計淨利潤的7倍,等於A股上市鋼鐵公司過去5年的總利潤。

而中國「原材料價格下跌,利潤反而下跌」這種違反常規的企業,並非鋼鐵業一個產業。

今天《21世紀經濟報導》一篇題為《石油價格暴跌 “兩桶油”8年利潤回原點》的文章報導,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八年輪迴之後,各自的淨利潤都跌到八年前的利潤點之下,但是各自的營業收入均翻番。2014年與2007年相比,中石油的營業收入從8375.42億元增長到22829.62億元,而利潤卻從1459.13億元下降至1071.73億元;中石化的營業收入從2048.43億元增長到28259.14億元,利潤卻由565.15億元下降至474.30億元。

而中石油披露201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03.36億元,同比下降22.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1.49億元,同比下降82.0%。

中石油的利潤違反市場規則還稍微好理解些,因為目前的油品定價機制,決定了原油價格漲幅越大,「兩桶油」的利潤空間也就越大。

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鋼鐵業與「兩桶油」的盈利模式雖然都是反規則的,但形成的原因卻完全不同。鋼鐵業是因壟斷的審批權被濫用,而帶來產能嚴重過剩所致;而「兩桶油」則完全是因為壟斷經營,直接造成效率低下所致。而它們的共同屬性,無疑是壟斷。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中國鋼鐵業「節能減排」 前途未卜
金融時報:中國瞞報鋼產量4千萬噸
今年中國鋼鐵業:屋漏偏逢連夜雨
中國鋼市產能過剩 全球最大鋼廠合資案縮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