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記錄古蹟故事 台大學生成立粉絲團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2日報導】(中央社嘉義縣12日電)中正大學歷史系學生藍博瀚,多次成功以個人名義將桃園市建築提報為歷史建築,並成立粉絲專頁,分享在地的古蹟故事。

桃園市土生土長的藍博瀚,從小就對日式建築充滿興趣,高中時經常騎腳踏車四處拍攝桃園的建築文化遺產。

當時,桃園市區僅存的民族路橋鐵道宿舍被無預警拆除,讓他感覺許多人對文化資產的冷漠,於是大學毅然報考歷史系所,最後順利考取中正大學歷史系。

他說,「城市就像一本書,老建築就是一頁頁的歷史記憶」,雖然有時候拆除不可避免,但是書撕掉幾頁後,就會變得殘破不堪。

來到中正大學就讀後,藍博瀚發現嘉義對文化建築相當重視,居民為了搶救象徵日據時代醫療文化縮影的「朴子日新醫院」,自籌新台幣3000萬元買下日新醫院作為醫療文化館,讓他非常感動。

他說,看到嘉義居民成立文化保存協會、認股搶救古蹟,讓他感慨「嘉義可以,桃園為什麼不行?」於是,在大一那年,藍博瀚決定投入保存桃園古蹟運動。

藍博瀚說,中正大學歷史系的扎實訓練及老師的提點,讓他在蒐集文史資料庫、與地方耆老訪談時漸入佳境。

他靠著天天熬夜閱讀、上客家電視台接受專訪,經過2年的努力,終於將結合閩南與西式的客家人合院建築「楊梅道東堂」,以及象徵日治歷史價值的「桃園警察宿舍」,陸續以個人名義向桃園文化局提報為「暫定古蹟」和「法定文化資產」。

除了提報古蹟以外,藍博瀚還以水彩繪成桃園市區古蹟地圖和明信片,並創立「陽明一街實驗工坊」粉絲專頁,分享桃園文史與介紹自己出版的文創商品。

藍博瀚設計的手繪明信片,去年更入選桃園意象升格創意商品,他對文史建築的熱情,不但感動許多人,更打動當初不以為然的父母。

他說,父母親一開始覺得他以個人名義申報古蹟,會影響都市計畫中的財團利益,有「擋人財路」的危險,「但這些年來,父母也逐漸理解做這些事的意義。」

不僅如此,由桃園市文化局補助的文創刊物「夭夭」,也邀請藍博瀚擔任建築專欄編輯,帶領讀者欣賞桃園的文化資產,共同實踐土地關懷。

藍博瀚表示,未來他還想為桃園寫一部完整的發展史,也要將記錄古蹟故事的觸角伸向嘉義、台南等地建築作品,希望傳達對台灣這這塊土地的情感與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