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陽光心理安康中心辦新移民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

高中生壓力大 憂鬱症增多

陳張栩醫生:「家醜不可外揚」是偏見 家長應多關注孩子

人氣: 39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任倩雪紐約報導)在現代社會巨大的壓力下,患憂鬱症的人越來越多。憂鬱,連孩子也不放過。紐約市長白思豪的女兒吉安拉就坦誠自己罹患憂鬱症。 紐約華人社區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憂鬱症的困擾,尤其是面對學業壓力的高中生。

6月5日,陽光心理安康中心主治醫生陳張栩舉辦講座,邀請了其家庭診所兩名資深的執照心理輔導員,為民眾講解新移民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如何預防自殺。陳張栩還邀請了她的病人前來參加,他們中不乏一些曾有過自殺傾向的人,在接受心理輔導後,現又重新露出了笑容。

避免自殺悲劇再發生

在過去半年中,媒體報導過三宗華人社區自殺案件,包括最近羊頭灣一位老人在車庫上吊自盡及一名19歲青年在浴缸裡溺水自殺,還有一些是未報導過的。陳張栩醫生說:「自殺是很可悲的現象,但是可以預防。自殺往往發生在某個特定狀況下,而導致了悲劇。」

陳醫生說,家長應對憂鬱症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認知。很多華人家長有家醜不可外揚的偏見,因此延誤了孩子的治療,讓情形更加惡化。陳醫生建議家長要關注孩子性格的改變,比如孩子以前很合群現在變得不合群了;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下降;還有些孩子騙家長說是去上學,其實沒有去學校,又回到家裏。

孩子和家長都要減壓

在陳醫生接觸的患憂鬱症的高中生中,來自亨特高中、史岱文森高中和布碌崙高中的居多。這些患者普遍對自己要求過高,因無法達到目標而產生自卑心理。他們總認為自己努力還不夠。這種狀態如能及早發現,並加以疏導,就能預防情形進一步惡化。

陽光心理安康中心執照心理輔導員邱爾文說:「很多家長是新移民,他們常常忙於生計而無暇顧及孩子。他們一方面不知道如何疏解自己生活上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不熟悉美國的教育系統,不瞭解孩子的學校環境、語言的障礙等,讓他們理解孩子在學業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很難。這種移民生活的壓力往往會從家長那裡轉移到孩子們的身上。」

陳醫生建議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華人移民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往往是單向而不是雙向,不瞭解對方的想法。家長們往往帶著很多期待,將自己沒能實現的目標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男孩子就要當律師,女孩子就要當會計師等,這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Stephen Lovekin/Getty Images)

自殺傾向從何而來?

陳醫生說:「十幾歲來美國的孩子會有很多心理落差,由於語言、文化上的障礙,很難融入美國社會;而一些在美國長大的ABC與從福建、廣東來的父母又存在文化上的隔閡。文化和語言的適應需要幾年的時間。青少年可以通過多參與社區活動,尋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的援助,以及加入青少年互助小組等突破心理障礙,走出抑鬱。」

很多華人自殺是由於情緒低落或一時衝動,因為那個痛苦過不去了,他們無法在黑暗裡看到光明。「華人移民對於孩子有保護心態,反而使孩子對挫折的忍耐力降低。孩子在與別人溝通和交流時都遇到挑戰,其獨立性看起來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情緒的結很難疏解。其實那個坎過去後還是陽光大道。」陳醫生說。

陳醫生認為家庭的溫暖很重要。她說,如今在10至20歲的華裔青少年中自殺傾向越來越多,還有很多沒報導的。在中國文化裡,「死」在家長們看來是重新開始的起點,可是對於在美國接受教育的ABC來說,「死」被看作很悲觀、負面的東西,代表著「無路可走」。「死」就意味著慘案發生。

陳醫生曾接觸過一名病患,5年前曾有自殺企圖,後來找到工作了,有了新的生活,情緒改變了,就不再想死了。他說,那種想法「太傻了」。所以在這個坎上如能多做一些工作,就能避免自殺發生。如果家長能積極參與治療過程,治療結果會是樂觀的,反之則可能有嚴重後果產生。

多用市府和社區資源

「語言的提高需要時間,再怎樣交朋友還是有限的,華人都比較孤立(Isolated)。新移民子女在文化、語言上都需要適應,要在減少自卑情緒、增強抗壓能力上下功夫。」陳醫生說。

陳醫生提到,華人社區提供新移民綜合性心理治療的服務,為家長、孩子和家庭進行輔導,在醫院所屬的門診部都配有華人的治療師和翻譯。紐約市心理健康協會(Th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of New York City, INC.)的心理安康一線牽(The Asian Lifenet)熱線電話為:1-877-990-8585。

責任編輯:鐘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