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技術增 腦癇症手術成效

人氣 133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心儀香港報導)全港目前有超過7萬名腦癇症患者,當中有三成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無法靠藥物控制病情,發病頻密,需要進行複雜的手術切除病源。中文大學醫學院在全港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更有效的找出症狀源頭,更精準的確定腦部手術範圍,提升手術成效約三成。

全港目前有超過7萬名腦癇症患者,患者發作時,會四肢抽慉,嚴重時可致喪失意識,容易發生意外受傷。他們一般無法開車,甚至游泳也有機會因發病導致死亡,患者的死亡率一般較正常人高四倍。

中大醫學院在2012年率先利用新研發的高頻信號檢測技術結合於2006年引入的顱內腦電圖監察技術,為以往不易找出病源、不適合進行手術的複雜性腦癇病人,分析腦癇發作初期的高頻信號,並進行手術,大大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的準確性和成效。自2000年至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聯同中大醫療團隊,共進行了128宗包括成人及兒童的切除性腦癇外科手術。新技術已經應用在7位複雜性腦癇病人身上,當中71.4%的個案成效達良好水平,較以往45.5%提高近30%。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床副教授梁浩雲醫生解釋,高頻信號檢測技術,能為無法透過非入侵性檢查(如磁力共震、電子掃描等)找出病源的患者,進行腦部電極槽置入手術。在1-2周留院觀察期間,醫生持續收集和分析腦電圖及高頻信號,以作最後手術決定,「新研發的高頻信號檢測技術比傳統腦電圖提供更明確和清晰的指引,可協助醫療團隊更準確地找出癲癇發作源頭和界定手術切除範圍,從而提升手術成效。」

41歲的歐陽先生,13歲時發現有腦癇症,高峰期發作次數每月達8-10次,即是每年發作高達120次。他在27歲時發現腦腫瘤,進行手術切除後,情況並未能改善,每月仍有1-2次,每年約12-20次腦癇發作,藥物治療亦未能控制病情。發病時曾經倒在馬路上。

歐陽先生之後證實患有複雜性腦癇,中大團隊去年運用研發的新檢查技術,發現他的腦癇病源在腦內顳葉位置,經手術切除後,腦癇發作減少至每年約4次,藥物劑量也減少約三分之一。他形容手術後生活大有改善,並已成家立室,又說手術後非常開心,覺得生命更有自信心。◇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醫師:孩童如果睡眠紊亂  可能是小兒癲癇症 
英小女孩罹罕病  一哭心跳就暫停 
調查:逾7成學生不識癲癇症
癲癇症改名腦癇症減歧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