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遊」變成工作

專訪華裔資深導遊(2)

人氣 205

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在美國當導遊可也要有兩把刷子,除了中、英文雙語溝通,還得要忍受舟車勞頓、長途奔波,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堅持下去很難。Maggie說:「在中國,導遊這行是青春飯,但在美國,絕大多數的導遊都是中壯年。」但平心而論,相對中國旅遊業的環境,美國導遊還是比較輕鬆的。

在中國帶了幾年團,Maggie開始往海外發展,歐洲、東南亞各國,跑遍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城市,當然也累積下了許多「導遊」的職業病,在長期疲勞與壓力的環境下,她決定讓自己換換環境。Maggie帶團旅遊過世界各地,最喜歡洛杉磯的氣候,2010年,毅然決然移民美國,到了南加仍從事旅遊業。Maggie大部分的工業業務仍是接待中國遊客。

與中國遊客過招

Maggie表示,2005年,她剛開始接中國團到美國旅遊時,很多遊客連機場的「衛生紙」都會整捆帶走。儘管行前導遊都已講解了詳細的禮儀與美式生活習慣、小費文化等等,但就是會有小部分的中國人視而不見,或是恍若未聞,早年有些旅客甚至連飛機上的餐具都會帶走。

中國人出遊得聽導遊行前規範,這可不是什麼笑話。做了多年導遊,Maggie表示,「行前規範」講了遊客不一定聽,不講不就更難以收拾了嗎!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中國大陸人選擇出國旅遊,但網路視頻上還是時不時會出現各種中國「奇觀」。

餐盤鏟大蝦

如之前中國遊客到東南亞旅遊,吃自助餐,大蝦上桌,一群人就直接拿盤子鏟,就像多日沒有進食,生怕搶不到似的爭先恐後,讓人瞠目的還在後頭,中國人搶來食物根本沒吃,滿桌食物就擺在那浪費了。

Maggie回憶自己多年前曾帶過中國旅遊團到馬來西亞雲頂賭場,用餐時,餐廳指示,中國遊客請往下走,這些中國大陸遊客必須到地下室用餐。Maggie當時很難接受,心想,為什麼華人要被視為次等遊客?她詢問餐廳經理,得到的結果讓自己更難受。餐廳經理表示,華人會插隊,一上菜食物就掃刮一空,且造成大量浪費。上述幾點理由,讓Maggie無地自容,後來連自己都不好意思 再到那用餐了。

電飯鍋隨身

帶中國團遊美西,也遇到了很多奇特的遊客。讓Maggie印象筆記深刻的是有一個大叔,出國就拎了一個塑膠桶,裡面裝了簡單衣物,還有隨身的證件、錢包。過海關時就這樣「一桶」過關,讓人跌破眼鏡。不過法律也沒有不允許這麼做,誰說這樣不可以呢?

Maggie也曾遇過難得一見質樸、節儉的遊客,到美國來旅遊十天竟還背著煮飯煲。到了景點,就找地方下麵條、煮稀飯,打開背包掏出醬菜,圍在路邊,蹲著就吃起飯來。這不僅讓西方人瞠目結舌,同團遊客也覺得不可思議。中國遊客來到海外,有時還是很難改變爭強好鬥的習性,在巴士上搶坐前面一點;聽講解,搶離導遊近一點;吃飯時,搶先用餐。諸如此類的這種現象層出不窮,還是中共幾十年來鬥爭哲學的產物。

導遊的博弈

中國旅遊越來越便宜,也讓出國旅遊變得競爭。導遊帶廉價旅遊團沒有底薪,每一趟工作就像賭博一樣,如果這一趟遊客小費給得多,或者是消費多,他的薪水就多些。反之,這一趟行程可能也只是賺到了免費遊山玩水。

Maggie說,年輕時覺得當導遊可以不用花錢,免費周遊世界,是最好的工作。但十幾年過去,她現在看到再好玩的景點都很難有興趣,回家也不想講一句話。客人們覺得導遊是百事通,什麼疑難雜症都會來問,但導遊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儘管他們也很想賓至如歸,讓所有遊客都玩得盡興。

儘管有些高價團有固定的導遊工資,但Maggie表示,仍有很多導遊願意試試手氣,賭這一趟有沒有佣金,看自己的銷售功力,主持炒熱氣氛後能否推銷出付費行程,或者是獲得更多小費。 整體而言, 大部分的遊客都挺好,淡季的時候,導遊一個月出團兩次,旺季時出團四次,認真的話,薪水也頗為可觀。

但不可否認,還是有不少大陸遊客,他們就是不愛付小費,儘管再有錢也不願意。所以,導遊這行飯,其實也是一種博弈。(待續)◇

責任編輯:古雲

相關新聞
專訪華裔資深導遊(1)
這些食物千萬別放進食物調理機
專家:很多人替植物澆水的方式都錯了
了解憤怒的10個要點 你會怒氣全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