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農業供給側改革 開始停儲玉米

人氣 4901

【大紀元2016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大陸超期儲存的玉米數量驚人,近來當局叫停了實行近9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並正以低於國內市價的價格進行拍賣,以消減庫存。有分析表示,農業去庫存是習近平當局供給側改革的其中一項,但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當局規定從5月27日開始,大陸各省份每週同步進行一場糧食競價銷售交易會,目的是清理庫存,專門拍賣超期儲存、賣不出去的糧食。

《華爾街日報》5月31日消息,5月27日的首場拍賣以玉米為主,大陸各地計劃銷售超期儲存玉米共計200多萬噸,但實際成交僅88.9094萬噸,成交率大約44%。

當天拍賣的玉米主要是2012年超期儲存玉米,成交均價是每噸1537元人民幣(約合233.49美元),遠低於中國大連商品交易所7月玉米期貨合約5月30日的收盤價格(每噸1,704元人民幣,約合259美元),這是下跌了0.4%之後的價格。

但這個價格仍然高於國際玉米價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7月玉米期貨合約5月27日收盤報每噸161.70美元。

報導提到,27日拍賣的超期儲存玉米是面向酒精、澱粉、飼料等加工企業,這暗示這些玉米不再適合給消費者食用。

超期儲存玉米量大  當局供給側改革去庫存難

香港東網5月31日刊發文章表示,大陸在2008年時開始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臨儲),即政府收購農民手中的玉米,收購價逐年上漲,但幾年後大陸玉米價格比國際價格高出近一半,玉米供應過剩、超期儲存的糧食非常多,必須廉價出售。

今年5月初,當局取消了實行近9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機制。也就是說,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並從中央財政中對農民提供一定補貼。

BMI Research駐新加坡大宗商品研究部主管Aurelia Britsch表示,當局準備竭盡所能降低庫存,但是超期儲存的糧食質量可能很差,拍賣價格低於市場價格。

數據顯示,目前大陸的國家糧倉中有2012、2013、2014、2015年度收購的玉米,保守估計總量超過2.5億噸。如果按照5月27日的最終銷售量,這2.5億噸玉米需要5年才能賣光。

國際穀物理事會(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 IGC)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這2.5億噸庫存占全球總庫存的40%以上,並可能在2016年到2017年推升全球總庫存至4.74億噸的新紀錄。

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噸玉米每年臨儲庫存總成本是252元(人民幣,下同),2.5億噸玉米一年的儲存成本需要600多億元。

美國農業部官員今年4月份曾發出警告,中國政府在國有玉米儲備上可能會面臨逾100億美元的賬面虧損。

另外,東網的文章還提到,多年來在糧食儲備中還存在腐敗問題。上述的庫存總成本中包括保管費,大約每噸每年92元。一些倉庫為了多賺得管理費,儲存遠遠超過倉庫最大容量的糧食,存在安全隱患。

有些企業為了賺取庫存管理費,給中儲糧地方分公司豐厚回扣,以獲得儲備糧食的機會。還有的儲備單位以低價收購舊糧食,卻按照新糧食的收購費進行報銷。#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進口農產品衝擊嚴重 中國農業面臨挑戰
房價與食品價格大漲 中共想維持工資慢漲
朱鎔基之子罕見批評中共擾亂市場機制
新疆數百村民抗議承包土地不公 維權遭鎮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