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製造「地王」 胡舒立批住建部與央行

人氣 2512

【大紀元2016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大陸各地「地王」頻現,僅5月就出現69宗「地王」,買家則以央企、國企為主。大陸財新網總編胡舒立發文稱,國企、特別是央企接連製造「地王」,這嚴重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失衡,並說中共住建部和央行等應盡職履責。

6月13日,大陸財新網發表胡舒立的文章《「地王」頻現,應該怎樣調控房地產?》。文章稱,需要重視的一個現象是「地王」頻現。據不完全統計,僅在5月,大陸便出現69宗「地王」,其中,56宗出現在二線城市,買家則以央企、國企為主。

文章稱,央企熱衷「地王」,根本上是國企軟預算約束的痼疾使然。但是,在本輪房地產行情中,又有特殊原因。在國企改革無可拖延的情勢下,央企擔心自己成為重組對象,拍到「地王」,能顯著增加企業的土地儲備賬面價值和存貨含金量,做大企業規模。

文章說,國企、特別是央企接連製造「地王」是對房市調控政策的挑戰和消解。這嚴重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失衡,使得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房市越發火爆,而數量眾多的三四線城市則被「虹吸」得氣息奄奄。在這種形勢下,全國完成房地產去庫存的任務是根本不可能的。

文章說,住建部和央行等部門自當盡職履責,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不應對此不聞不問,聽之任之。

文章最後說,房地產行業體量巨大,涉及行業眾多。在正視「地王」現象,為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房市降溫的同時,應盡力避免由三四線城市引發的「房地產市場即將崩盤」的悲觀預期。

2016年前5個月內,大陸一二線城市已經曝出118個地王。比如一線城市上海,5月份在郊區地帶頻出「地王」,距離市中心27公里處兩塊天價地成交價分別為每平方米37,675元(人民幣,下同)和38,291元;距離市中心15公里處出現54.5億成交價的「地王」。

關於二線城市,今年前4個月的土地出讓金超過1100億元,占大陸土地總成交額的70%,同比上升280%。其中南京成交的15幅含住宅地塊中,拍出7個 「地王」;蘇州4月上旬拍賣的13幅地塊出現3個 「地王」,合肥4月底出讓6個地塊,單日出讓金超過110億元。

對於房價地價漲勢迅猛的情況,5月18日,蘇州國土局出台「土地限價令」,對當時掛牌地塊設置最高報價,對報價超過最高報價的,終止土地出讓,競價結果無效。5月28日,南京也效法推出了限價令。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楊科偉指,強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蘇州、南京、合肥、廈門等多市房價漲幅穩居市場前列,樓市量價走勢仍將穩中有升;另一方面,在樓市步入白銀時代的大背景下,房企投資方向逐漸趨同,重點聚焦一線及強二線城市,土地供應量難以匹配企業投資需求,「僧多肉少」直接造成了強二線城市逢土拍必出地王的尷尬局面。

不過,大陸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則表示,地王並不好拿,這段時間集中拿地的多為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但溢價過高,房企後續能否盈利還要打個問號。一線城市已經出現房價增幅趨緩、成交量下降等趨勢。而且房價上漲過快,與地方政府調控方向相悖,調控政策可能會升級。

顧雲昌稱,5月份可能是土地市場年度高潮,後續要再出現地王迭起的現象比較困難。房企拿地會耗費資金,而且現在市場其實已經在質疑後續房價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了。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 二線城市房價領漲應該不會傳導到一線城市,預計這些城市很快可能面臨升級的調控措施。

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瘋狂拿地推升地價,其實就像賭博一樣,相當於通過借債和加槓桿的方式製造地王,然後推升周邊的房價,這種方法的風險很大,一旦將來房價下跌,將面臨金融風險。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糾正江的經濟政策 習近平推供給側改革
大陸「地王」頻現 難撐樓市升溫
習當局推「營改增」觸及江土地財政遺禍
中國土地經濟研究專家:開發商暴利的秘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