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真有其事 台大研究證實大洪水存在

人氣 2504

【大紀元2016年08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毅帆綜合報導)歷史上各個民族幾乎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故事,也向來被歷史學家認為只是神話。不過,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高德參與的跨國研究團隊,藉由在中國青海省進行地質調查,找到黃河流域在西元前1920年爆發大洪水的證據,間接證實大禹治水以及中國夏朝的存在

由台大人類系助理教授高德、中國南京師大、美國史丹佛、普渡大學等橫跨16國家地質、考古學者組成的團隊,共同發表論文《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刊載在今天出版的國際期刊Science《科學雜誌》。

高德表示,團隊中一名地質學者原本在青海省積石峽河谷進行地質調查,結果發現該處有水壩和土石流的痕跡,遂聯想到在其下游25公里處的喇家遺址也有類似奇怪的沈積岩,推測可能就是從上游的積石峽隨洪水流下來的,因此召集歷史、考古、地質等領域學者組成團隊,進行全面性調查。

有「中國龐貝」之稱的喇家遺址,二十年前就有考古學家懷疑該處遺址是受到洪水衝擊,研究團隊在對三具被房屋掩埋的兒童骨骼進行放射性碳定年之後,不僅得知其死亡時間為西元前1920年,更顯示該地曾遭受地震、洪水與土石流破壞,證實當年確有大洪水發生。

大洪水促成夏王朝誕生

大禹建立夏朝及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雖廣為人知,但卻有歷史學家認為夏朝只是傳說,高德參與的研究團隊,不僅找到黃河流域在西元前1920年爆發大洪水的證據,也間接證實大禹治水跟建立夏王朝是真實存在的。

至於這個被視為過去一萬年以來世界最大的淡水洪水之一,規模到底有多大?高德分析說,在積石峽河谷,因土石流造成的水壩必須填滿1.3公里寬的河谷,且高度高達240公尺,藉由推測黃河的水流,可以計算在洪水暴發之前,水壩後方已累積6至9個月的黃河水量,這水量估計有185至210公尺深,若比對至現今的台北市,200公尺深的水可以達到台北101大樓的40層樓高。

高德認為,在考古學上,西元前1900年代表中國中部平原的重大轉變,中國史上第一個具有國家(state)發展程度的城市在河南省偃師的二里頭出現,也是中國青銅器時代的濫觴,這篇論文將當時黃河上游爆發的洪水,視為造成黃河河谷社會政治轉變的因素,並間接促成中國第一個朝代的出現。

責任編輯:蘇漾

相關新聞
【史海】大禹治水定九州 開啟華夏「家天下」
【千古英雄人物】堯舜禹(3) 洪荒浩劫
【千古英雄人物】堯舜禹(5) 禹平水土創神州
【千古英雄人物】堯舜禹(6) 大禹治黃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