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危機造成石油產業勢必轉型

文/呂錫民(工研院能環所退休研究員)

人氣 335

【大紀元2018年01月02日訊】就股東長期(3~10年)總報酬率來看,石油產業遠低於高科技技產業,前者約在-5.3%至0.0%之間,而後者則在9.0%至17.1%之間,既使短期(1年)報酬率也同樣居於弱勢,就企業獲利報酬率來看,石油產業的確需要轉型。

隨著經濟成長,人口增加,石油需求持續成長,但隨著載具能源效率提升與運輸工具/技術進步,此一成長率將趨於和緩。另外,人口朝向都市高度集中,交通運輸空氣汙染,嚴重傷害人們健康,未來伴隨電動車、自動駕駛、共享經濟模式發展,預估未來交通運輸模式與型態將有革命性變化。世界能源理事會(WEC)估計,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將於2030年以前達到高峰,然後開始下降。

全球能源版圖未來20年內,變化更為加速,需求焦點由已開發國家,轉移至新興市場,技術進步、環保要求規範,加速能源結構調整,石油產業面臨轉型與調適壓力,更甚以往。

短期挑戰
1. 石油庫存大增,屢創歷史新高,妨礙油價攀升機會。
2. 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大跌近57%,對石油投資計畫造成衝擊,但效果長期才會顯現。

長期挑戰
1. 能源低碳轉型產生能源結構的變化。
2. 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大幅提升競爭力,預估2035年再生能源占比,加上水力與核能,有機會達到50%。
3. 天然氣,特別是液化天然氣(LNG)的全球可及性,將大幅提升,使得天然氣成長率,將高於煤炭與石油。

全世界石油產業的危機與挑戰,不外下列十大項:
1. 國際油價陷入低迷,原油價格持續波動,近日多在50美元附近盤旋;石油公司與其靜待趨勢好轉,不如接受油價持續低價的事實,並對未來幾年戰略和運營進行大不相同的思考。

2. 石油市場產量供過於求,美國非傳統石油產量自2010的0.4百萬桶/天,增至2014年的4.5百萬桶/天,大於中東產油國減產量,使得國際油市陷入供過於求困境。

3. 燃油效率與排放情況相結合導致了一個不可避免的結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原油需求長期減少將有增無減,這與環境影響評估假設不同。此外,目前超過OECD國家需求的非OECD國家需求可能會放緩。原因有兩個:中國、巴西、印度等國經濟增長下滑,非OECD燃油效率和排放法規提高。在考慮這兩個因素的淨影響時,專家認為在可預見未來,需求增長可能會放緩至50萬桶/年。

4. 就石油產業人才與技術面向來看,由於油價近幾年來在低檔震盪,進而導致上游探採人才流失;2014年6月份開始的油價暴跌引發了上游企業成本下降浪潮。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削減了大約40%資本支出。作為削減成本的一部分,約有40萬工人被解雇,同時不符合利潤標準的重大計畫項目被取消或延遲。

5. 輕質緻密油(LTO)價格具市場韌性,舉例來說,近年來,油價低迷不振,使得產油國生產井數量急遽下降,但LTO僅減少約5%,更加深了供給面市場價格壓力(圖4);這不僅揭示北美LTO的彈性,也揭示這個相對較新生產來源的經濟性。儘管LTO在北美以外地區還沒有出現,但是大部分的生產可能會以約60至70美元/桶價格立即生產。隨著阿根廷及中國全面開拓非常規石油生產,取消對伊朗禁令更使該國每天能夠出口50萬至100萬桶原油,使得更多的原油被供應。

6. 由於小型化鑽油井數目的增加,例如,美國頁岩油產業,使得全球原油生產週期彈性的增加,優點是可快速回應市場狀況變化,同時也使得石油產業生產成本的平坦化;另外,世界各地原油庫存正在系統性地增加,考慮到OPEC和俄羅斯等大型企業希望保持市場份額,市場很可能不會很快收緊。即使看到短暫市場緊縮時期,供給浪潮也將排山倒海而至。也就是說,供應者會很快抓住新的需求出現,一旦市場出現收緊,大批生產就能很快上線。換句話說,增量供給曲線(每年上線的新供應)顯著變平。

7. 需求面成長趨緩進一步拉大市場供需失衡差距。其中有若干因素造成石油需求往下趨勢,首先是運輸部門需求變化,運輸部門燃油消耗基本上是絕大多數原油需求來源。由於某些OECD提高燃油效率標準,加上天然氣汽車或電動車取代部分傳統車隊,運輸部門燃料消耗已有顯著下降。現在,能源效率提升風氣傳播到非OECD國家。事實上,運輸企業也已經發現,非OECD國家對節能汽車需求強勁,甚至比OECD國家更強。其次,排放法規也抑制了需求增長,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認為,為了防止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必須被嚴格控制與嚴格管理。任何此類規定都將對原油消費產生一定影響。

8. 未來預估市場結構將會產生變化,歸因於短周期、小(微)型生產者增加,致使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這十年來,石油供應組合的主要轉變來自短週期性資產,特別是北美緻密油(tight oil),有選擇性的陸上常規及成熟地區的淺水,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非常規資源的短期資產產量的迅速增長。現今有近一半石油增量供應來自這些資源。這可為目前油價波動性提供合理解釋。由於在投資上可以迅速做出決定或減少,使得生產峰值和下降變得更加普遍,而實際上,處理此種波動需要更多的選擇性,這些動態投資對於以往長期性較強的投資者而言更為嚴峻。

9. 國際能源市場結構調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喪失國際油價變動主導地位,未來將不再是具有市場支配力的仲裁者;居於石油生產者間主導地位的OPEC,由於喪失協調功能,目前已經讓位給世界各地具有相關供應貢獻的多個不同參與者。

10. 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同時全球能源密集度持續下降,清楚顯示國際能源轉型時代來臨,未來轉型速度將會更為加快。

石油和天然氣企業供應型態,從來不以完美、理性、基本面等面向來呈現,因此聞名古今中外遐邇。在此傳統主要能源領域中,向來有太多的參與者、複雜的地理分布、眾多的資產類別、龐大的地緣政治利益,因此限制了能夠以經濟為基礎的產量分配。但是,在過去五年中,技術上可行供應來源增長很快,至少增加了一個數量級。更重要的是,不同地域和資產類別的可行性範圍已經擴大,並有相當大層級的價格差異。例如,部分巴西深水地區生產成本可能在50美元/桶左右,而西非深水地區生產本可能非到70美元/桶不能打平。同樣,在北美,境內盆地生產盈虧平衡估計值可能在35美元到60美元/桶之間,其他生產者之間的生產成本差異與變化更不在話下。

因此,在不同價格觸發點上,運營商和政府可能會啟動(或停用)幾種不同的資產類別和地域,再次超出(或低於)達到平衡所需生產水平。

展望未來,隨著更多政治消息來源的出現,包括伊朗、世界其他地區、俄羅斯境外的非常規經濟體,這種政治異常情況可能會使得全球石油市場變得更加混亂,尤其未來經濟方向在不同供應類型中的捉摸不定,更進一步加深價格的波動。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跟不自由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 台專家:何其荒謬
大陸經濟下滑 學者:穩匯率面臨挑戰
美中貿易戰似有轉圜 台專家籲留心利多出盡
貿戰3月前達協議 法巴銀:機率僅10%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