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兒童教養問題萬萬種 溝通不良是關鍵

忙不是藉口 親子溝通不良壓抑情緒導致心情更複雜 專家七招破教養難題

圖為華人家長帶孩子在公園玩耍。 (大紀元資料圖片)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玉凌格紐約報導)7月是美國「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宣傳月」,曼哈頓上東城的格雷西廣場醫院精神科醫生劉芳特別針對華裔移民父母在教養小孩方面,提出幾項關鍵作法,教育他們如何與孩子有良好互動,進而幫助孩子在中美文化交融中,心理與情緒都能健康地發展。她提醒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不要因為忙,疏忽親子交流,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與關心。

格雷西廣場醫院(Gracie Square Hospital)。
格雷西廣場醫院(Gracie Square Hospital)。(谷歌街景)

劉芳具有近二十年臨床看診經驗,替不少華裔青少年治療心理疾病,她發現很多第一代的華裔移民父母或因語言不通、經濟壓力忙工作、保守中國文化等問題,逐漸已經無法與在美國成長的孩子作良性有效的溝通交流。她舉些例子,有的家長的英語不通,而孩子對中文一知半解,雙法都無法好好表達彼此想法;華人父母總想賺錢栽培孩子,讓他們過好日子,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但沒時間陪小孩,自己也很疲累;中國人傾向對小孩作「有耳無嘴」的教育方式,所以本身華人父母就不常表達意見,也不會教小孩要勇於發言,但孩子在美國成長,本地的教育都鼓勵小孩要把話說出來。

基於文化、語言與經濟等因素,父母無法與孩子建立溝通橋樑,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與父母討論事情或傾訴心裡話,發生生活、課業或交友的問題時,可能就會悶在心裡,造成心態或情緒失衡的問題。

劉芳也特別請華人家長對在大學與研究所求學的孩子,要多付出關心。他們因課業壓力大,可能造成抑鬱症,嚴重者還會傷害自己。父母要注意他們的情緒,適時關懷疏通,不要一味要求他們爭取好成績,若發現心理異狀,一定要早就醫。劉芳目前任職亞裔精神科病房主任,該單位提供中文服務,病患與醫生之間溝通無礙,還供應中餐,環境友善。她呼籲有需要的民眾洽詢。

為人父母不易,尤其還是在不同文化的環境生活,華人父母想在異地它鄉教養孩子健康正常地順利成長,更得多學習與多付出。劉芳將多年看診經驗總結出幾項華人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須把握做到的事,這有助於孩子獲益成長。

(1)整合正面的中美文化價值來教養孩子。例如不要害羞,經常開口向孩子說「愛你」,讓他們知道父母的關懷與感情。(2)讓孩子自己動手解決事情。要培養孩子獨立精神,學習解決問題。(3)鼓勵孩子適當地表達、展現自己。一味聽從長輩或師長的話,在美國未必受歡迎。(4)努力與孩子溝通,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協助他們適應美國生活。(5)提供孩子一個祥和安全的環境。父母除了供給孩子吃住不虞匱乏外,也要照顧到他們的心情,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稚嫩心靈會受傷。

(6)對孩子要有同情心。父母需要給孩子信心,別處處打擊他們,並且對於他們的情緒變化跡象要敏感,才能適時安撫負面情緒。(7)給孩子優質的陪伴時間。很多華人父母的工作時數比較長,不常花時間培養親子關係。要使孩子覺得父母是關心他們,就要儘量挪時間與孩子相處。例如:利用早餐時間問一下學校的事情,或安排一趟家庭旅遊,拉近關係。總之,孩子並不會因為吃好、穿好就覺得父母好,心靈情緒的滿足勝過物質的供給。◇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