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經濟離場論」引發波瀾 專家解析

人氣 7029

【大紀元2018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梁欣採訪報導)近日,港媒放風,中共將全力支持國有企業進軍創新科技領域,以及前中共官員吳小寧發博文稱,「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 應逐漸離場」,雖然官媒對此已發文闢謠,但輿論的議論與猜測持續發酵。

數月以來,美中貿易戰沒有實際緩和跡象。美國除要求中共降低美中貿易逆差金額之外,還要求中共當局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計劃涉及的先進技術領域提供補貼或其它支援,以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但兩名知情人士12日向香港英文《南華早報》透露,9月底北京將舉行由劉鶴主持的高層級會議,將推出系列國企改革方案,包括全力支持國企進軍創新科技領域,希望2025年時這些創新型高科技國企,能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其實目前光靠政府給錢,這種模式也不太行,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創新的氛圍。整體而言,靠人為的因素,政府強力去把資源全部放在國企上,讓他們把中國製造提升一個很高的水平,不太現實。」經濟學者、美國高地智庫研究員秦偉平對大紀元表示。

「說實話(中共當局)沒有很尊重人才,也沒給人才一個切實可以發揮的環境,這是最大的短板和弊端,光靠錢解決不了問題。即使政府再重視,可能最後事與願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造假,讓一些所謂的科技創新成為一個笑柄。」秦偉平說。

政論家橫河亦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他說:「所有的創新、思想必須來自自由思想而不是計劃思想。因為計劃只能按照原有的東西走,而創新是原來沒有的。所以創新必然來自自由市場,而不是計劃經濟。」

此前一天,原中金公司高管吳小平發表題為「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 應逐漸離場」的博文,稱私企有其優勢,有其劣根;更加集中、團結、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將可能……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該文引起輿論一片譁然,一些學者紛紛抨擊。

不久,該文在網上被刪除,但已有數萬不滿的回帖:「卸磨殺驢」、「宰肥羊」、「殺肥豬」等批評字眼流傳網絡。12日,中共官媒紛紛闢謠,稱該文為荒謬邏輯推導出的結論、為蠱惑人心的論調。

秦偉平分析,不論吳小平是揣摩聖意或奉旨放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都在闢謠,「這種操作模式在中國很常見,其實是試探民意。不管是有意還是被動,百性反應大,它可能來闢謠。慢慢一次又一次,最後就習以為常,這事就這麼辦了。」

該文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主要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狀況非常微妙和糟糕。秦偉平說,「大家想到所謂的國進民退,最後可能是國活民死。一些較好的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政府政策已經出來它要強行入股1%、要進董事會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我覺得這其實都是第一步。」

「隨著整個中國經濟接下來可能會爆發債務危機、金融危機,過去三四年的增長可能就完全反轉過來了。」秦偉平說,中共當局為保證國民經濟或者社會的基本穩定,它可能更信任國有企業,掌控在自己手上,或可保證社會基本運營。

「其實也保證它執政的穩定性。因為特別是,如果大的私營企業掌握更多的社會資源,很強的社會動員能力,在政府看來他們是不被信任的,可能對它執政會造成很大的挑戰。」秦偉平說。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於10日教師節當天發布退休計劃的聲明,令輿論譁然。於是,一段時間以來幾大民營企業大佬們相繼出事的消息,再度引起坊間熱議。

橫河分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自由市場經濟的實踐發生了巨大衝突,「國進民退」似乎是必然結果。中共經濟改革和原教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矛盾的,現在是這種矛盾的爆發期。

「不是政治向經濟靠攏,就是自由經濟向政治靠攏,無法調和。這也是晚清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中共現在選擇了後者,就是自由經濟向政治靠攏,民企向國企靠攏。因為中共要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權力,所以必然走這條路。」

橫河表示,這可能預示著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高速成長告一段落。與自由市場經濟對抗的結果,將使中國經濟進入一個大的下降周期,亦預示自鄧小平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徹底完結。#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蔡慎坤:吳小平嗅覺為什麼如此靈敏?
陳有西:民營企業家都在通往監獄的路上
【名家專欄】中共經濟發展受阻 疲態盡顯
中國一季度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暴跌26.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