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埠連環命案 游民激增引關注

5游民4死1傷 83歲華翁睡眠中被打破頭 嫌犯4年前移民來美染毒癮 頻頻攻擊人被捕

人氣: 15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9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紐約曼哈頓華埠5日(週六)凌晨發生凶殺案,4名遊民被殺死,1名遊民受傷,1名嫌犯被拘押。紐約市游民激增所帶來的問題再惹關注。

包厘街2號83歲華翁命案現場,民眾自發擺上鮮花和蠟燭悼念。左側墻上、臺階上的血跡仍清晰可見。
包厘街2號83歲華翁命案現場,民眾自發擺上鮮花和蠟燭悼念。左側墻上、臺階上的血跡仍清晰可見。(蔡溶/大紀元)

警方在5日凌晨1點49分接報出動,在包厘街2號發現83岁华裔游民郭全(Chuen Kok,音譯)頭部受到嚴重創傷,已經死亡。另一名頭部受傷的45歲男子也踉蹌向警員走來,傷情嚴重,警員將他送往下城醫院救治。

包厘街2號83歲華翁命案現場,民眾自發擺上鮮花和蠟燭悼念。左側墻上、臺階上的血跡仍清晰可見。
包厘街2號83歲華翁命案現場,民眾自發擺上鮮花和蠟燭悼念。左側墻上、臺階上的血跡仍清晰可見。(蔡溶/大紀元)

警員很快抓到24歲的南美裔嫌犯桑托斯(Randy Rodriguez Santos),也是無家可歸者,手上正拿著長約90公分的鐵條,上面還沾著血跡。

桑托斯曾有14次被捕記錄,包括5月他在布碌崙的游民所中用類似鐵條攻擊另一游民。警方初步認定凶嫌為隨機作案,送他進行精神檢定。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警察在東百老匯2號附近發現了兩具男屍,在東百老匯17號附近又發現了另一具男屍。這三名男子都被在睡夢中被打破頭,在現場被宣布死亡。

從包厘街2號華裔老翁受害現場照片看,血跡飛濺到半米高的墻上,類似高速撞擊血跡,說明嫌犯用金屬物件擊打受害人頭部的力度很大。華埠第三社區委員會的陳家齡告訴記者,他認得這名華翁,「他整天坐在那裡,前面放著一個紙杯討錢。他在這裡起碼有10年了」。

過去在華埠流連的游民大多為西語裔,少見華裔游民。但一名本地居民周先生說,他每天早上都走華埠這幾條街,看見不少華人遊民,有時還向他討菸。他說,新增的華人游民多是福州人,工作不固定,辛苦,壓力大,不得已成為流浪漢。「每天晚上11點多他們就來在這裡,睡在店外面。」

目前警方尚未公布其余受害者身分和姓名。

嫌犯四年前移民來美 染上毒癮

《紐約每日新聞》報導,嫌犯桑托斯的母親芙勞拉利茲(Fioraliza Rodriguez)表示,兒子有嚴重的毒癮,上週一剛偷了家人的手表和手機,甚至打過她和爺爺。得知桑托斯殺人之後,她用西班牙語尖叫:「主救救我!哦,我的上帝!」。她說,她從沒想過他會殺人,不過,因兒子打她,她很怕他,三年前就叫兒子搬出家門。

桑托斯一家人在4年前從多米尼加共和國移民到紐約,他很快染上毒癮,並變得具有暴力傾向。他的16歲弟弟安東尼(Anthony)說,4日晚間,桑托斯因為天冷回家拿外套,安東尼說母親不願看見他,他便轉身離開,幾個小時後,犯下連續殺人案。

桑托斯被控四項謀殺罪,一項企圖謀殺罪和非法擁有大麻罪。

紐約遊民持續增加

紐約遊民人數持續增加。根據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HUD)2018年底發表的無家者年度報告,紐約市容納了全美遊民人數逾14%。而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CEA)今年9月的最新報告,42%的游民集中在全美11個大都市區,有收容所安身的游民比例最高的是波士頓、紐約市和華盛頓,其中有20%這樣的游民在紐約市。

陳家齡說,唐人街的遊民越來越多,這幾週他發現「又多了幾個。有兩個一看就是精神有問題」。遊民越來越多,他認為是政府的問題,原因之一是市長白思豪要求警方執法不可太強勢,只要不出事,警察管不了遊民。如果遊民打人或者騷擾當地人,警察只能拉開,「將遊民送到醫院做精神鑒定,讓他洗個澡,又送回街頭。」

一直關注遊民問題的皇后區州議員何維西(Andrew Hevesi)曾說,紐約市的收容所法律吸引了一些外州的遊民到紐約。

這些街頭流浪漢中,有無證移民,把大街小巷當作藏身之處,也有合法移民,因為貧病、家庭變故、失業、吸毒酗酒或者童年時的不幸遭遇各種原因,走投無路才一路下挫,走到這一步。他們選擇露宿的社區,通常是他們所熟悉,或有家庭成員生活其中的社區。

游民收容所環境復雜

雖然政府對無家可歸者有提供免費的庇護所,但庇護所的環境也很複雜。一家名為「挖掘」(Breaking Ground)的非牟利遊民服務組織工作人員曾告訴記者,收容所最常見的問題是偷盜,還有酗酒吸毒、打架鬥毆,有人身上帶著刀甚至是槍,因此並不是個安靜之地。有一名住在庇護所的流浪漢告訴他說,半夜醒來,他聽到同個房間內的另外兩名流浪漢,在討論他身上的東西,嚇得他第二天就改睡在大街上。但5日的血腥案件說明,睡在大街上同樣不安全。

服務組織「挖掘」的工作人員說,對於流浪街頭的孩子,政府會出手,通過兒童福利機構保證孩子不會在街頭流浪;但對於流浪的成人,卻很頭疼,一直治標不治本,這是每屆市政當局都想解決卻又尾大不掉的難題。

議員呼吁增建可負擔住所

血腥凶殺案發生後,紐約州眾議員牛毓琳、市議員陳倩雯和許多社會服務組織均呼吁市府,紐約市和紐約州必須為無家可歸者建造更多可負擔房,或提供足夠住房補貼以防止這種悲劇再次發生。社區變革組織(Communities for Change)執行主任Jonathan Westin表示,「將個人和家庭置於如此絕望的境地是不道德的」。

其實市長白思豪力推的五大區增建游民收容所的問題,這兩年一直飽受詬病。聯成公所主席助理蔡孟玲擔心,接下來市長會不會又宣布一個「道德義務」,未來在華埠摩天監獄旁邊,再蓋多一個摩天游民收容所?

為何游民有增無減,究竟怎么樣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責任編輯:家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