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孫中山銅像永立華埠 白思豪:「天下為公」代表紐約理念

紐約市長白思豪、市議員陳倩雯、中華民國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經文處處長徐儷文和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等嘉賓們出席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並宣布哥倫布公園北邊的廣場為「中山廣場」。(黃小堂/大紀元)
人氣: 5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小堂美國紐約報導)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153歲誕辰紀念日,經過紐約中華公所及市議員陳倩雯多年的爭取,紐約市政府核准,讓孫中山銅像永久擺放在哥倫布公園,並將公園北邊的廣場正式命名為「中山廣場」。12日,紐約市長白思豪出席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他表示,「雕像在紐約市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座雕像,孫中山銅像永立華埠傳遞一個信息,『天下為公』(All Under Heaven Are Equal)」。

圖為嘉賓們與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右七)和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右五)合影。
圖為嘉賓們與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右六)和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右五)合影。(黃小堂/大紀元)
嘉賓們合影後,紐約市長白思豪和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握手致意。
嘉賓們合影後,紐約市長白思豪和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握手致意。(黃小堂/大紀元)
紐約市長白思豪、市議員陳倩雯、中華民國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經文處處長徐儷文和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等嘉賓們出席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
紐約市長白思豪、市議員陳倩雯、中華民國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經文處處長徐儷文和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等嘉賓們出席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黃小堂/大紀元)
紐約華埠傳統僑團、僑領們出席11月12日的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圖為全體嘉賓與紐約市長白思豪、市議員陳倩雯、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中華民國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儷文合影。
紐約華埠傳統僑團、僑領們出席11月12日的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圖為全體嘉賓與紐約市長白思豪、市議員陳倩雯、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中華民國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儷文合影。(黃小堂/大紀元)
圖為嘉賓們與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右七)合影。
圖為嘉賓們與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右七)合影。(黃小堂/大紀元)
圖為全體嘉賓在「國父孫中山先生153歲誕辰紀念大會」上合影留念。
圖為全體嘉賓在「國父孫中山先生153歲誕辰紀念大會」上合影留念。(黃小堂/大紀元)

揭幕儀式在熱鬧的舞獅中拉開,隨後分別奏起了莊嚴的美國國歌和中華民國國歌,紐約市長、市議員陳倩雯、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中華民國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儷文等出席致詞,眾多僑領僑胞也前來參加銅像揭幕儀式,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銅像屬於此地,通過了紐約市府許可,而除此之外,我們將廣場以孫中山命名,這意味著,一代代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當他們看到銅像和廣場,會問這位偉人是誰,有哪些成就,他們將了解我們的世界歷史,也更加了解自己歸屬的文化。」

白思豪也說,孫中山傳達的民主價值到目前仍相當重要,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理念(All Under Heaven Are Equal)能夠代表著紐約市,相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紐約市也在實踐著這樣的價值觀。

位於曼哈頓哥倫布公園內的國父銅像,是在201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年製作,銅像在台灣製成,在公園內面朝東方而立。從2012年起,紐約市議員陳倩雯和中華公所便積極推動,要求將銅像永久安置在此,直到今年2月5日(黃曆大年初一),白思豪市長宣布同意要求,並設立「中山廣場」以作紀念。紐約市議員陳倩雯表示,「代表我們華人對美國的貢獻,也代表我們的國父(精神)永存。」

中華民國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也前來紐約參加銅像揭幕儀式,紀念這一歷史時刻。他表示,「謝謝大家長久以來堅定支持中華民國,對於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理想,民有、民治、民享、自由、民主,我們很驕傲地跟大家報告,這個理想在中華民國台灣實現了。」

當天參與揭幕儀式的嘉賓還包括曼哈頓區長高步邇(Gale Brewer)、市議員顧雅明、市公園局曼哈頓區局長William Castro等。

揭幕儀式後大紐約地區僑學界12日在紐約中華公所舉辦「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3歲誕辰紀念大會」,60個僑團和僑領們向公所大禮堂的國父銅像獻花。

吳新興在國父153歲誕辰紀念大會上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是什麼意思,只要共產黨還存在的一天,不尊重自由、民主、人權,我想永遠都是人類最大的挑戰」、「我們今天在台灣、在海外,在這時候紀念緬懷我們的國父,我們的責任還沒有結束,我們大家還要繼續一起努力,只有有一天中國大陸也變成自由民主的地方,我想那是全世界中國人的驕傲,全世界華人的驕傲,全世界西方國家才會看的起中國。」◇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