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IGAI‧生之意義: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2)

每天早上醒來的理由,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就是IKIGAI
作者:茂木健一郎(Ken Mogi)

《IKIGAI‧生之意義》(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9 Ikigai與幸福

有一種在某方面來說的確無誤的普遍觀感,那就是日本上班族是獻身無我的模範。「過勞死」這個已經成為國際用語的詞,意思就是因為工作過勞而死。然而就算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對公司鞠躬盡瘁的古老倫理道德都不再適用了。

我們都知道遵循一個組織所要求的職業道德並不一定能讓人幸福。為了要有強烈的ikigai意識,你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另類形式的ikigai,像是工薪階層辭職離開公司,開始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丈夫在家主持家務,而他們的妻子則出去工作。他們代表了自由業者的世界潮流,在此同時,這些日益增長的趨勢也有一些獨特的日本角度。

比方說「脫工薪」是領薪水的上班族,通常是白領階級,決定離開安全但平淡的上班生活,決定追求自己的愛好。從詞源上看,「脫」的意思就是脫離,「工薪」指的就是薪水階級。有時候你會因為經濟環境被裁員,然後被迫「脫工薪」然而這在日本很罕見,因為一旦被日本公司錄用,通常都是終身職,你會一直工作到退休為止。「脫工薪」可能有無數的形式:經營酒吧或餐廳、務農或當藝術家。這些職業的共通特點就是它們通常都是ikigai延伸的例子──前上班族想做別的事維生,但要做自己感興趣、能獲得滿足的事。

能在自己的工作之外找到ikigai的思潮跟「脫工薪」互相輝映。就連必須獻身於摔角運動的相撲力士也有別的嗜好,像是唱KTV或釣魚,這些嗜好在他們從相撲生涯退休之後是很有幫助的。

……

日本人在休閒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現代日本公司的員工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滿足,大家便追求各自的興趣,致力於跟正職無關的嗜好上。嚴肅地享受嗜好從某種方面來說,是些微的喜悅的誇張版本。將一件事從頭到尾完成能讓人享受到成就感。ikigai在某種程度上能創造出有意義的東西,滿足感在於享受最終的成果──比方說,吃自己種的蔬果。滿足來自於完整的創造,人們在過程和結果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非常多的人熱衷於自己畫漫畫、週末時在comiket(漫畫市場的簡稱)上販賣。事實上,參加comiket正是ikigai最好的例子。

comiket是一個泛稱,可以指日本國內(現在國外也有了)動漫迷的小型聚會。最大的Comiket一年在東京展示場(Tokyo Big Site)舉辦兩次(八月、十二月),東京展示場是位於新開發的台場地區的展覽館,造型像機器人、充滿未來風味,已經成為動漫迷朝聖的聖地。一九七五年Comiket第一次舉辦時規模很小,只有六百人參加,現在已經是每年有十幾萬人次的大型媒體活動。現在Comiket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同類型活動,聖地牙哥的國際動漫節次之,二○一五年參加者大約是一萬六千七百人,相形之下二○一六年的Comiket冬季場參加者有五十五萬人。

Comiket的參加者販售同人誌,也就是自費出版的漫畫和周邊商品。賣家稱之為「社團」。通常每一次Comiket有三萬五千個社團。由於空間有限,參加者必須經過篩選和抽籤,決定哪些社團能參加。通常的通過率是百分之五十到七十。

賣家支付大約一萬日圓(一百美金)的費用,得到九十公分乘四十五公分的攤位。攤位或許很小,但對充滿希望的賣家和急切的買家來說,卻是夢想成真的地方。雖然不是很常發生,但Comiket的賣家的確有可能藉此進入競爭激烈的職業市場。稀少的搶手同人誌在拍賣網站上可能賣到當初Comiket會場上十倍、百倍的價錢。然而,大部分社團都滿足於販賣少數作品給同好。某些社團有一批忠實的粉絲,會場大門一開,粉絲和來參觀的人就蜂擁而入。

Comiket組織是由業餘志願者營運。每一場大會都有約三千名志工有效率地合作。二○一五年NHK播放的紀錄片讓大家看見志工們在一個小時之內排好六千張攤位使用的桌子,動作流暢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販售同人誌之外,Comiket的另一個特色就是角色扮演。參加者打扮成著名的動漫角色,供大家拍照。角色扮演者(cosplayer)穿著便服來到東京展示場(就算是在東京,裝扮成《七龍珠》或是《海賊王》裡的角色搭地鐵還是會引人側目)然後在Comiket會場換裝。每次大會都有大約兩萬七千個角色扮演者參加,佔所有參加者的百分之五。

角色扮演者極盡能事將自己轉變成夢中的角色。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NHK紀錄片中有一個女孩說她喜歡裝扮變身的過程。一個保守的上班族女性變身為自己選擇的動漫角色,成為熱切的粉絲爭相注目的對象。

……

雖然Comiket越來受國際矚目,但很多地方仍舊是純日本式。研究Comiket參與者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可以看出一系列反映在ikigai哲學中的有趣道德觀和標準。

參與者的動力主要來自於成就本身的快樂,而不是物質上的獎勵或社會認可。成功的角色扮演者在Comiket期間確實受到很多關注。然而這並不立即等於物質收入。角色扮演者享受Comiket上短暫的名聲,但是不會辭掉日常生活的工作。

參加Comiket以一種純日本的方式提供了ikigai的感覺。Comiket沒有明星制度,每位參與者都得到相同的關注,當然銷售數字跟粉絲團會有差別。會場並不頒發任何獎項,每個賣家(社團)的待遇也都相同(九十公分乘四十五公分的攤位)。

Comiket組織的方式表明了ikigai如何與一般的幸福感相關聯。事實上,ikigai與我們的幸福概念密切相關。在幸福的假設結構裡,我們需要擁有,或是得到不同成分的要素,像是教育、工作、婚姻伴侶和金錢。然而科學研究顯示人要幸福快樂還有其他必須的要素。比方說,有很多錢並不一定能讓人幸福,這和一般的信念完全相反。你的確需要足夠生活的金錢,但除此之外,金錢並不能買到幸福。生兒育女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婚姻、社會地位、學術成功──大家常認為必須追求這些生命中的要素以獲得幸福,但事實上這些卻與幸福本身無關。

研究人員一直在探討一種叫做「聚焦幻覺」的現象。人們認為生命中一定要有某些事物才能幸福,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聚焦幻覺」這個詞來自你將焦點聚集在生命中的某一個層面,覺得自己的幸福全仰仗於此。比方說,有人把聚焦幻覺放在婚姻上,認為一定要結婚才能幸福。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們維持單身,就會一直覺得自己不幸。有些人會抱怨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所以不幸福;也有人相信自己不幸福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工作。

我們在聚焦幻覺中創造出自己不幸福的理由。如果不幸是一個需要填入某種要素的真空,那個真空是被主體的偏頗想像創造出來的。

幸福沒有絕對的方程式。每個獨特的生命境況,都可以以獨特的方式當成幸福的基礎。你結婚生子可以幸福,結婚不生子也可以幸福。你可以單身、有大學文憑或是沒有,都可以幸福。你瘦的時候可以幸福,過重的時候也可以幸福。你住在溫暖的加州可以幸福,住在冬天酷寒的蒙大拿州也可以。你當相撲力士,得到橫綱的地位可以幸福;或是一輩子都在下層做瑣事,也能幸福。

總而言之,你要接納自己,才能幸福。接納自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艱鉅的任務。然而接納自己卻是最簡單、收穫也最大的事──低成本、不需維護的幸福方法。

矛盾的是,接納自我通常必須解放自我,特別是放棄你以為理應如此的虛幻自我。你必須放棄虛幻的自我,才能接納自己,獲得幸福。◇(節錄完)

——節錄自《IKIGAI‧生之意義》/聯經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李昀

點閱【IKIGAI‧生之意義】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秋風漸涼的時節,在我天天過往的路旁,總能看到一簇簇盛開的的野菊,或黃或藍或白,競相開放,好不熱鬧!令我心添喜悅,在落寞的季節,心間融入暖意與振奮,日子也不失生趣。
  • 我在和愛德華見面之前,就聽說了他在太太臨終前所作的承諾。
  •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紐約市充滿節慶的繁忙氣氛。人行道擠滿了人,商店櫥窗妝點得璀璨亮眼,人們攜家帶眷漫無目的地四處亂轉。似乎人人都卯足了勁想讓這段詭異而不幸的日子變得正常。我發現這現象很值得慶幸,但也很讓人不安。
  •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詩人楊萬里的《詠桂》,是桂花詩篇裡,最為點題的了。桂子是月宮裡的那棵樹,伴隨著廣寒宮裡的仙子嫦娥。是仙子的一念慈悲,方得廣種人間。於是,桂花的香,亦格外的體恤、可親。桂子嗅起來,前調是一種溫溫的油氣,彷彿燒柴火的灶頭油煙,有一種溫敦的暖。而後,桂花那種醇厚、馨甜的香,就浸潤而來,一整個秋光裡,空氣裡都是桂子在香。
  • 所以,過去中國人對自然的愛好,不下於今日的西方人。但不願和自然對立,祇想如何使自己與自然融而為一。甚至縮小山林的形象,置於庭園裡,培植在盆景中,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融於自然之中。他們也登山,但祇是「我來,我看」,卻不想「征服」,他們欣賞山,不但用眼睛,還用心靈。
  • 常有人這樣對我說,我所宣稱的那種清甜,也許只是想像。但我確實嗅聞得到,來自西瓜的訊息,就像一個似有若無的微笑,瞬間綻放,而後淡然消失。
  • 從內心湧出的真誠的禮貌、對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心徑,也打通了通往機會和成功的路徑。
  • 絨毛玩具
    當我們不再受困於私念的執著和佔有的束縛時,我們會感到更自由,我們更能游刃有餘地去「愛」,去給予,從而容易發現原來快樂和幸福常在我們左右,處處蓮花開。
  • 良好的行為示範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能夠觸動他人的心靈,激勵他們也走上正確的道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