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生命的姿勢

作者:辛然(大法弟子)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69
【字號】    
   標籤: tags: ,

秋風漸涼的時節,在我天天過往的路旁,總能看到一簇簇盛開的的野菊,或黃或藍或白,競相開放,好不熱鬧!令我心添喜悅,在落寞的季節,心間融入暖意與振奮,日子也不失生趣。

這近在足畔的小花兒,或直立或倒伏,葉子和花莖卻極力的向上,那貼伏地上的莖葉,不覺讓我想起夏天的一場暴雨。

那場雨令人恐懼。雨夾著風,風攜著雨,呼嘯著,閃電如巨獸撕開天幕,水向下傾倒。轉眼間,街上成了河道。田裡的水湧出來,路邊的溝槽「咕咚咕咚」往外漾,小河道一片渾濁,水捲著垃圾和草葉洶湧而下。河邊兒和路畔的蒿草倒伏一片。無情的風雨摧毀了地上無數的草木,我曾遺憾地想,被暴雨洗劫過的「蒿草」,怕難以活下來了。

就在中秋過後,夏日裡暴雨洗劫過的那片「蒿草」卻愈加蔥鬱。遠遠看去,竟頂著一片片光暈,那一朵朵小花,就像一個個笑容。昂著頭,奮力向上。我的心裡一陣感動,那是生命的姿勢!矮處的花兒,原來被風從根部劈斷。也許只顧生長,忘了防禦風雨的襲擊才使她們這樣吧。堅韌、剛強、默默不求理解的品質,那不屈的生命姿勢,令我久久難以忘懷。

初時,她們開在春的荒草裡,有誰把她當作花兒呢?菊就是菊,她只默默的生長。在秋蟬哀鳴,草木枯黃的時節,她無聲地開放,樸實、自然、傲岸而尊貴。她賦予秋以特有的意蘊,她以獨特的姿勢宣示著生命的真意。想到這,心裡一陣亮。

就在一個月前,心裡還不免沉悶、壓抑。親人被抓,而他只因講述著法輪功的真相卻遭此禍端。然而,親人不驚不怵,坦蕩善良,就是慈悲祥和的告訴「辦案」警察:你們錯了,邪黨是在惑亂世間。他把大愛撒在故鄉的熱土上,就像這秋日的野菊,愈寒愈開出生命的姿彩。

野菊開了,親人也已經回來了。

風能怎樣,雨又能怎樣?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革」時,我上中學,學校三天兩頭搞運動。我們這些半大孩子也像中了邪,滿腦子「鬥爭」的想法,天天想著開憶苦思甜會、批鬥會看熱鬧,哪裏知道學習。
  • 她們總是在黃昏裡來到。西天的紅雲薄了,田野遠遠的,溫柔,寂靜得像一方晾曬在風裡的絹。
  • 在我看到蘇東坡那傳世不朽的「天下第三行書」,「宋書第一」的寒食帖時,我已先讀過了康熙年間的木刻版原詩《寒食雨》二首,當年在大學課程裡開《蘇東坡詩》的是龔鵬程老師。
  • 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為使命,展現五千年神傳文明,神韻之美如汩汩清泉,洗滌著觀眾的心靈深處,從她博大精深的內涵里,每個人都照見了更好的自己。任何民族、任何職業,無不如是。這是韓國散文家金綏仁女士在5月4日晚觀看完神韻晚會之後的切身之感。
  • 賞花者在花叢裡蝴蝶般飛舞,忙著用手機拍照。抬頭遙望,無邊無際、高低起伏的高山平原上的矮箭竹,更顯得翠綠了。前方的奇萊北峰,遠遠地高聳雲霧裡。
  • 那個大雨過後的清晨,我站在和煦陽光裡,驚訝著這彷彿一夜之間就脫胎換骨的花兒。她居然開了。似乎不必準備,也無需懷疑。
  • 對觀眾的反應,我不感到驚訝,因為對多數人而言,電影一直是一種娛樂,是一種情緒的出口,但對侯孝賢而言,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個美學的入口。
  • 1937年,民國26年7月7號,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史稱「七七事變」,或者「盧溝橋事變」。
  • 我總以為隨著年紀增長,會慢慢遺忘那婦人祈求華佗的樣子,但後來外公去世前,臥在病榻奄奄一息,母親不眠不休守著外公的病床,母親的背影在我眼裡,常常重疊那個廟裡老婦的無助,眼神也是一般空洞惶恐,人面對苦難大抵都是相同的吧。
  • 柿子紅的時候,寒氣跟著來了,早晚村子裡,會看到幾個流浪漢在街腳巷尾出沒。阿公望著蒼白的天空,乾癟的嘴唸著:「紅柿若出頭,羅漢腳目屎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