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寒食日

作者:廖志峰
font print 人氣: 1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我閱讀的古中國作家和經典作品中,有幾個神人一般的名字,充滿了光環,像莊子,像李白,像蘇東坡。那時喜歡朗讀,卻不太明白箇中道理,現在比較清楚了,是作品的想像和高度,以及作品裡飛揚的生命氣息流動,應該再找時間好好重讀。

在我看到蘇東坡那傳世不朽的「天下第三行書」,「宋書第一」的寒食帖時,我已先讀過了康熙年間的木刻版原詩《寒食雨》二首,當年在大學課程裡開《蘇東坡詩》的是龔鵬程老師。修習蘇詩是個全新體驗,因為和他溫柔多情的詞作相較起來,他的詩雄放直白,生氣勃勃,這種生氣其實也是一種遭讒流放的怒氣。如果抱著讀李商隱詩的心情來讀東坡詩是會覺得失望的,詩中沒有華麗的詞藻和婉轉纏綿的情思。蘇東坡大學士是以詩來記錄他的所讀所思所感,以詩的形式來進行一種文化活動的批判,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精彩。或許也是如此,蘇詩之後,我不再停留在美麗字詞的表面,轉而去體會一種宋代文人的心情。當然那時是沒有這樣深刻的認識的。

1995年的4月6日,交通部的郵政總局發行了「寒食帖首日封」,我不知怎麼,突然心血來潮地跑去買了首日封和大小全張,我沒有集郵習慣,這一偶然動念,全因蘇東坡寒食帖的魅力。這郵票讓我想起當年讀蘇東坡詩的情景,尤其在陰雨不止的清明節前後,讀著: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止;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讓人為知識分子和文人的遭遇,低迴不已。

寒食帖的流轉收藏充滿許多傳奇的故事,但更傳奇的是寒食帖上的「破竈」二字,能量強大,就像直欲破壁飛去的神龍態勢,讓整幅法帖也要飛揚了起來,既沉痛又靈動。神來之筆。

日前重返淡江校園,也勾起無數往事,聊寫寒食二詩,應景抒懷。

(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作者)@#

7_n 8_n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東坡在黃州五年,一方勤讀佛書,一方面與質樸的農夫、漁民為友,以大自然為家。他的心性更為提高,胸襟益加開闢,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悟,而他的藝術才情也獲得昇華。
  • 每年清明節的前一天便是寒食節,所謂「寒食」就是吃凍食,不動煙火。
  •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中國傳統習俗節日之一的清明節。「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在清明節時不能用火,人們只能吃備好的熟食或冷食。
  • 雷公鼓槌揮 彤雲低處飛 萬物靜待雨 敬肅凜天威
  • 〈寒食帖〉全稱〈黃州寒食詩帖〉,書於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69年),係兩首五言十二名詩,共17行,129字。品其詩,蒼勁沈鬱,飽含著生活淒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論其書,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寒食帖〉的真跡今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 寒食清明節與端午節是中國兩大紀念性節日,神州大地上,北有介子推,南有屈原。綿山因介子推而萬世清秀,汨羅江因屈原而蜚聲至今。中華人物的偉大情操,與壯麗山河交相輝映,共同締造了中華燦爛的文明。
  • 石壓蛤蟆東坡體 米芾戲讚蘇軾文 貶謫黃州寒食帖 行書第三翰墨珍
  • 火焚綿山介之推 文公晉君定節規 清明節前寒食日 禁火空齋後人隨
  • 故宮「神品至寶展」6件限展書畫8月5日將在東博展,其中蘇軾「寒食帖」歷經1923年關東大震災、1937年京都展出,備受矚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