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越來越多加拿大人指望房子養老 不賣房如何養老?

多倫多有房中老年人持有房屋時間比過去長,有時為了幫孩子不得不動用自己的養老錢。(Shutterstock)

人氣: 258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房價太高,尤其像多倫多這樣的大城市,房價更高,許多人淪為房奴,沒法進行養老儲蓄,尤其是千禧代,養老儲蓄計劃更是遙遙無期。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多倫多現年44歲居民普菲弗女士(Claire Pfeiffer)2007年向母親借了一大筆錢,花43萬元買下Lansdowne地鐵附近的一幢2層半獨立屋。當時房子買下後,她還後悔不已,但10多年過後的今天,像她這樣的房子能賣到100多萬元。房子增值固然令人高興,但1,800元的月供,卻花掉她3,800元工資的近一半。刨除其它基本生活開銷,基本沒什麼錢用於養老儲蓄。

房價高影響養老儲蓄

像普菲弗這樣為養老儲蓄髮愁的人,為數還相當多。多倫多貿易局(TRBT) 2017年一份年輕專業人士調查顯示,83%受調者認為,房價太高,影響他們的養老儲蓄能力。理財專家認為,多倫多住房成本高,還影響到養老金充足、經濟條件富足的嬰兒潮一代,這代人房屋持有比過去長,有時為了幫孩子不得不動用自己的養老錢。

房價勁漲的同時,伴隨著固定收益計劃養老金(DBP)的日益消失,零工經濟的日益上升,和家庭債務日益沉重。這種情況下,買房就成為一種回報率最高最有保證的投資,許多人因此將房子視為養老投資。理財專家認為,今後年紀大了,賣掉房子養老未必明智。

50歲實現財務自由不再可能

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加拿大受僱人群中,僅25%有DBP養老金計劃,比10年前的36%大幅下滑。普菲弗稱,等丈夫找到工作後,他們夫婦倆會努力開始做養老儲蓄,為此她可能到65歲也沒法退休。

她說,感覺自己錢不少,但錢都捆綁在房子上,對房子他們寄予了太多感情,打算今後退休後,還住在這幢房子裡,然後把房子傳給兒子,從沒想過今後賣了房子搬到其它地方養老。

理財專家表示,現在許多人擔心今後養老成問題,越來越多人退休後還有房貸沒還清,而在30年前,這種事情根本聞所未聞。許多人因年輕時退休儲蓄計劃沒做好,退休後還有一堆債務和房貸要還,55歲實現財務自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與此同時,人們壽命越來越長,越來越多人活到百歲不成問題,壽命越長,意味著要存更多養老錢。專家警告,一味指望房子40年後像40年前一樣速度增值,指望房子養老,有點太危險。

養老儲蓄不足 專家憂心

有專家認為,養老儲蓄不足問題,比房價高和家庭收入等問題更複雜和廣泛,尤其對千禧代更是如此。統計數據顯示,在收入方面,千禧代收入比X世代同齡時收入和淨值更高,但債務也是後者的近2倍,其中多為房貸債務。

專家認為,這種現象中,人類行為起了決定性作用。如今許多人都只考慮當下,買房子、上學和孩子教育問題,一切都在向前趕,不會考慮到幾十年後要老去的自己。這種情況下,需制定相應的公共政策進行干預,將更多重點放在自動儲蓄上,如最近修訂後的加拿大養老金計劃(CPP),鼓勵人們多存CPP,為人們提供更多養老上的政策支撐。

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千禧代中,5人中有4人實際上有存錢,其中僅半數用於投資,而不是拿錢用於買房或做其它什麼投資。滿銀今年1月一份報告顯示,千禧代人均註冊退休儲蓄(RRSP)2萬8,821元,比2016年的1萬5,377高出不少,和其它年齡群體比,千禧代RRSP儲蓄更多,但專家認為仍遠遠達不到養老儲蓄要求。

手中有房養老底氣足

也有專家認為, 50年前和50年後的今天,時代不一樣,科技水平不一樣,把如今的年輕人和當年的嬰兒潮一代比,沒有可比性。如今房子是比當年更貴,但其它方面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買房,還有其它財富積累方式。只是對於老人來說,到80歲的時候,手中有房底氣更足些,花起養老積蓄來也更放心。

專家表示,生活在多倫多這樣的城城市,即使不買房租房住,每月租金也相當於月供一樣,也是一項硬性住房開支。也就是說,是否買房,完全是根據個人或家庭具體情況後所做的一種理財選擇而已。

有人認為,既然多倫多住不起,那就搬到房價便宜的小城市去生活。但現實是,如今的安省,無論哪個地方,房價都在漲。安省31歲居民、行政助理史密斯(Andrea Smith)女士和伴侶此前花19.65萬元在聖托馬斯(St. Thomas)市買了一套房,去年小城房價平均漲6%至32.3萬,完全成了賣方市場。

史密斯稱,她很幸運買了房,有可能的話,她還會換大房子,也不擔心今後養老問題,今後養老時,大房子再換小房子,年紀大了,開銷肯定就會少。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