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尋「找」自 「我」

作者:青松
「找」與「我」之間差其實並沒有差那多,只是一個小撇而已,只要我們補上一撇,一切也就回歸正途,找到自我。(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40
【字號】    
   標籤: tags: ,

外出辦事,需要排隊,無聊中四處張望,一眼撇到一個看板。上面是連筆字,我怎麼讀都不通順。琢磨了一會兒,我發現問題所在,看板上是一個字,我硬是給看成了「我」。

我搖頭笑自己如此「沒文化」,三歲小孩都認識的字我竟然搞混,還覺得廣告詞莫名其妙。其實,到頭來是自己莫名其妙,就像泰戈爾的詩裏所說:我們看錯了世界,反而怪世界欺騙了我們。

不過,若不是出這一次錯,我從來沒想過「我」與「找」兩個字只有一筆之差。

這兩個字,我們多是從很小就學會了。「我」代表自己,我們平日裏說的話絕大多數都是從「我」出發的,我想要什麼,我認為怎麼樣,等等。「找」字也很平常,尋找什麼東西,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幕。這兩個長得十分相近的字,都是生活中無法割捨的。

突然陰差陽錯地發現了「我」與「找」居然只差一撇,忍不住想到很多。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尋找的過程。為了生存,我們要找工作,找機會,甚至找關係。精神追求更高些的,會尋找人生的真諦與理想。

只要在找的過程中,我們的心就一直在奔波。而不管怎麼找,很多時候我們也許連最簡單的事都沒有理順,比如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一方面,「找」與「我」之間差的那個筆劃,像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擋住了我們的目光。我們在找,並沒有找到自我,因為我們太多時候都是為外物所引導,並沒有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另一方面,「找」與「我」之間差其實並沒有差那多,只是一個小撇而已。也就是說,遠在天涯,近在咫尺,只要我們補上一撇,一切也就回歸正途,找到自我。這時候,心裏也就清晰了,需要什麼,想要什麼,該怎麼做,該去哪裡,都不必再迷茫。

至於該怎樣補上一撇,這便取決於個人了。偶爾停下忙碌的腳步,想想生命中的經歷,想想那背後的前因後果,找一找自己的方向,也許不經意間就會有收穫吧……@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日,網絡流傳一組絕版照片,引發民眾關注和議論。
  • 經濟觀察報》觀察家欄目發表了美國華裔作家李大興先生回憶北京大學的文章,從中我們看到了1980年北京大學有趣的學生生活,全文如下。
  • 3月8日,明慧刊登一位修煉法輪功18年的俄羅斯法輪功學員的修煉心得體會。她談到在閱讀了李洪志大師的著作《轉法輪》之後,人生中的很多疑惑獲得解答。這本書闡述了宇宙中存在著真善忍的普遍原則,教人永遠真誠,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在矛盾中找自己。按照這個原則修煉才提升自己的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善良的好人,返本歸真。
  •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那一段日子,風中還夾雜著大量的霧霾;(他在朝廷中對別人也是一臉陰霾),他有時自我感覺順心時會來看看我;我卻希望他別讓我去侍寢(莫往),也別再來找我(莫來),我有自己的事情須要思考。
  • 面對生活的壓力,我們常常嚮往「自由」,想要自由的分配時間,想要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無拘無束!但其實,想要真正的「自由」你必須先「自律」!
  • 可不要小看這些發黃的老照片,9張老照片中的主角是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但他身邊的人是誰呢?
  • 泰戈爾的吉檀迦利有句詠唱,予人深思:「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 正是對中國傳統典籍的精研,使他擁有遠見卓識,拒絕接受「五四」流行的科學主義和反傳統思想,並預見到:共產黨「要把我中華民族五千年崇高優秀的歷史文化,摧毀無遺」。
  • 大瘟疫發生最令人恐懼的景象之一就是目睹人們大規模的死去,屍骨堆山,多得來不及清理,遺體不分貴賤地腐臭潰爛,悲慘景象就像人間地獄。凡是經歷過大瘟疫的倖存者必然會被這些恐怖的畫面深深烙印在腦海中。
  • 婚禮
    伴侶的性格是婚姻幸福的核心。在整個故事中,伊麗莎白遇上了三位追求者,她的這個信念不斷地受到檢驗。那麼,最後引導她的選擇並決定她未來幸福的,到底是純粹的機運,還是謹慎地檢視每位求婚者的真實品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