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紀元特刊】(文|英玲)孩子離開自己熟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國家,一定會面臨很多挑戰。儘管香港的教育制度和英國的教育制度有很多相似之處。
張老師在倫敦一所公立中學工作了近20年,負責安排新移民家庭孩子的課程。我們採訪了她,請她分享新移民家庭的孩子來到英國入學後,可能遇到的困難,學校通常會給予的幫助以及家長自己如何幫助孩子渡過這段適應期。
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和孤獨感是孩子們普遍遇到的困難
張老師任職的學校位於倫敦北部,來自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學生比例達到了60%左右,很多是來自歐洲和亞洲各個國家的移民家庭。大到民情秩序,生活方式的差異,小到飲食方式、出行交通,超市商品的品種等等方面,都與原來的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對於大人來說尚且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更不用說是未成年的孩子們。學生的大部分生活是在校園裡的,那麼學校的制度,老師的教學方式,英國中學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以及師生的相處方式,都是他們需要花時間去學習的,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慢慢適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父母不一定能夠給予有效的指導,孩子們更多的是需要通過自己觀察。
對移民家庭的子女來說,英語語言的障礙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生活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即聽力和口語的障礙;另一方面來自學術詞彙和學術寫作能力的缺乏,即英語的閱讀和寫作。通常來說,隨著時間的積累,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高是相對比較快的,而閱讀和寫作的提高會慢一些,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剛定居英國的孩子們也常常會感到孤獨,遠離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和小夥伴,而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在本地找到好朋友。對於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就更不容易找到親近的朋友,孤獨感容易讓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更不容易主動跨出社交的第一步。
學校提供的幫助
- • EAL
針對英語非母語的學生,絕大多數英國學校會開設額外英語課程EAL (English as Additional Language)。根據不同語言水準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輔導計畫,每週5-7節課,幫助學生儘快提高英語能力,縮短與本地學生的差距。張老師在學校裡的職務就為學生安排輔導計畫,她教學的對象就是需要在語言和學習方法上需要額外幫助的學生。根據她的觀察,一般情況下,非英語母語學生在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基本上都能跟上來。
- • PSHE
除了學生必修的科目以外,大多數的學校都會開設一個英國社會的常識課: PSHE, 該課程的英文全名為:「Personal, Social, Health and Economic Education 」,是英國教育部參與組織編寫的課程,內容涉及個人和英國社會息息相關的各個話題,能夠有效的幫助新移民家庭的學生儘快融入學校和社會。
- • After School Club
此外,學校會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各種課外活動和俱樂部(After School Clubs),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儘快融入學校生活,還能讓他們交到更多的朋友,提升了自信和社交能力,對語言的提高也有說明。
家校聯動輔助學生
張老師認為,學校、家長和學生這三個環節的互相配合,聯動起來共同幫助孩子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通過家校聯繫的平臺,郵件等方式將學生的作業,學校的各項通知發送給家長,家長需要定時查看。
張老師也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看一些英國的電視節目,鍛煉英語聽說能力,也對社會新聞,和主流社會人們關心的話題有及時的瞭解,以便更快的融入當地的環境。她推薦早間和晚間的兒童頻道,或者體育頻道。
對於年齡大的孩子建議他們保持看新聞的習慣,每天堅持半小時的英語閱讀,最好是大聲朗讀出來,這對聽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家長的測驗方法是每天讓孩子記下學到的五個新單詞,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就會積累大量的詞彙,他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水庫一樣,不知不覺英語能力就能有一個大的飛躍。說到書籍,其實家長不需要去買書,學校還有當地社區一般都有圖書館,有大量的書籍可供學生借閱。她還建議每個學生都能常備一本準備雙語字典,這樣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就可以及時查閱,常常看字典也能幫助學生短時間內提升詞彙量。
英國學校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需要獨立完成作業、專案研究,考試複習等。和亞洲國家不同,在英國的高中階段,每一天的課不是排滿的,在自習課(Free Period)的時間裡,常常會看到很多學生在圖書館自習查資料。而來自亞洲的學生通常喜歡在老師和父母的安排和督促下學習,比較少有自己統籌安排時間的經驗,來到英國後就需要適應這樣的一種不同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