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報導:

賣地收入大減 習「保基層運轉」遇大挑戰

人氣 2935

【大紀元2021年12月18日訊】(香港大紀元記者張宛香港報導)12月6日,中共召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在會上再次強調了中國經濟的「六穩」、「六保」目標。

所謂六穩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保」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一些中國問題專家認為,對中共政權來說,六保中的「保基層運作」,將是未來兩年中共政權最重要目標。

近日,中國一些最富裕的省份都傳出公務員減薪消息,政權基層機構官員人心浮動。

經濟下行 「鐵飯碗」受追捧

2022年中國的公務員招聘競爭11月底開始進行。中共公務員局公布,今年共有超過212萬人通過資格審查,平均68人爭一職位。西藏郵政管理局的一個科員的職位,竟然有2萬人報名爭搶。

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公務員因為收入穩定而被中國人稱為「鐵飯碗」。但中國的自媒體最近出現江蘇、浙江、廣東、福建以及上海等省市公務員減薪的消息,降幅高達兩成半到三成。

因收入大降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中紀委網站甚至刊文鼓勵公務員下班後開滴滴(UBER的中國版本),以及送外賣賺錢。

大紀元記者對此消息訪問上述省市公務員,發現除上海之外,幾個省的受訪公務員均表示當地已經開始降薪,只是減薪幅度在同一個省不同的城市中也各有不同。

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減

2020年中共病毒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經濟增長進入快速下降軌道。2021年,中國經濟中的各種結構性問題開始爆發。其中,房地產蕭條,導致中國省級以下地方政府收入大減。

1994年中國實行分稅制改革,中央政府稅收增加,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降。房地產市場帶動的土地價格上升,則成為中國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

據中國粵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1月2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201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稅收為2.6萬億元(4088億美元),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為7.1萬億元(1.12萬億美元),兩者合計,相當於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之和的35.2%。

2021年三季度以來,中國的土地市場降溫,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大跌,非重點城市的土地拍賣遇冷,土地流拍撤牌率升高,土地溢價率快速走低。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300個城市的住宅用土地出讓金同比降幅達到36.6%,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9.6%。20個重點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流拍撤牌率高達31.8%,較⾸首批提高25.3個百分點。甚至在中國樓價最高,投資最熱門的北京和廣州,土地流拍率也分別達到了60.5%和52.1%。

對土地依賴度高地區開始降薪

此次傳出降薪消息的省市,都是高土地依賴度、低負債地區。

粵開公司的報告,根據土地財政依賴度和債務率高低,將2020年的中國各省市分為四類。土地出讓收入依賴度高於24%(中位數)為高土地依賴度,債務率高於100%(國際警戒線)定義為高債務率。

第一類是高土地依賴度、高債務率地區,以天津、貴州、湖南、廣西、福建為代表。

第二類是高土地依賴度、低債務率地區,以浙江、江蘇、山東、廣東、上海等沿海省份為典型代表。這些正是最近傳出公務員降薪消息的地區。這些地區土地財政收入的用途更多是直接用於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注資成立地方融資平台,因此土地市場降溫對這些省份的影響更多的體現在投資端。

第三類是低土地依賴度、低債務率地區,以西藏、江西、甘肅、山西為典型代表,受土地市場降溫的影響相對較小。

第四類是低土地依賴度、高債務率地區,以青海、寧夏、海南、遼寧、內蒙古等西部和東北省份為代表。

土地財政與地方政府高負債

中國的土地財政有其歷史背景,而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就是一個分水嶺。

根據中達證券的數據,1994年之前,中國地方財政收入占全中國政府收入比例例的78%。到2019年,中央政府收入占比達到46.9%,而地方財政收入降至53.1%。地方政府財政赤字,由發行債券和中央財政補貼彌補。這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尋找自由度更高的收入來源,而「土地財政」(即依靠買地產生收入)即產生於此時。

另外,當時房地產和建築業是繳納營業稅的主力,而營改增前營業稅是地方獨享稅種,土地開發經營過程也會產生其它稅費。土地財政因此成為地方財政體系運轉的關鍵,以及信用擴張基礎。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利消失,房地產市場風險加劇,高企的地方政府債務也引起了外界擔憂。

根據彭博引用高盛的一份報告,截至2020年底,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總額從2013年的16萬億元(2.51萬億美元)增至約53萬億元(8.2萬億美元),這相當於中國GDP的52%,而且高於中共官方公布的債務餘額。

房地產「資產稅」反對聲音大

出售土地產生的收入,終有市場需求的限制。因此北京正在籌劃推動「房屋資產稅」的普及。

旅美經濟學家程曉農接受新唐人採訪時表示,中共突然推動房產稅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擠壓房地產泡沫,避免整個經濟被房地產泡沫綁架的困局;二是為地方財政提供替代賣地收入的穩定新稅源。

《華爾街日報》則引述消息指,習近平全面開徵房地產稅的思路,在黨內遭遇強大阻力,很多高官權貴本身擁有多項物業,涉重大利利益調整。

事實上,中國城市居民擁有的房屋,並不包括土地價格,而只有70年的土地使用權。而房屋增值,大部分其實是土地增值形成的。因此,中國民眾也普遍反對政府徵收房地產資產稅的計畫。

粵開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未來中國地方政府比拚的不再是土地多寡和政策優惠程度,而是地方政府統籌治理的能力,以及激活企業和高技能人口積極性的能力。

但無論如何,在經濟持續下行,以及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的時候,中國政府,尤其是總開支占比達到八成五的各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極大。公務員減薪,或許只是政府收縮開支的開始。未來,缺錢的地方政府,如何保證「基層運作」將面臨臨巨大挑戰。

(記者王佳宜對此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邵亦◇

相關新聞
中國公務員將加薪 民間反彈
中國公務員編制日益臃腫 百姓買單 怨聲載道
中國公務員孔強留遺書:我以生命籲法辦江家幫
中國公務員連年膨脹 百姓養官負擔歷史最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