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五分局同在」 紐約華警書寫社區故事

警佐葉家傑傳播社區好人好事 張貼於警局臉書

人氣 46

【大紀元2021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打開紐約市警局華埠第5分局的臉書專頁,除了可以看見警察認真執勤的身影,大熱天底下為社區粉刷街上遭人塗花的門牆、郵筒,還可看見第5分局轄區內的居民或警察,默默為社區付出的人生故事。

一篇篇社區人物故事,讀起來溫暖而樸實,不僅讓人更想珍惜屢遭疫情和暴力襲擊中傷的華埠社區,也令人好奇:是哪位警官願意在日常工作外,費心思採訪和記錄當地居民的人生故事?

答案是:紐約市警局第5分局社區協調官(NCO)負責人、警佐葉家傑(Kakit Yip),他希望協助華埠發展的民眾或第5分局警員等好人好事能讓更多人知道,而不是默默無聞。

今年4月底,社區協調官負責人葉家傑在市警局第5分局的臉書專頁上,創辦「與5分局同在」(We Are Here in The Fifth)項目,專門記錄為社區奔走奉獻的民眾,如羅斯福公園(Sara D. Roosevelt Park)的非裔長期志工亨珀(Bob Humper)、免費為華埠服務多年的輔警曾偉康(Ray Tsang)等,受訪者至今已達15人。

談及創辦項目的初衷,葉家傑在週四(10日)接受採訪時說:「我做警察已經17年了,社區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我覺得他們(在)社會裡沒有聲音,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我覺得有一部分的責任是在我們警方,因為我們(警方)跟他們聯繫,讓他們幫忙我們,但是又不說他們是誰,我覺得有點不公平。」

葉家傑說:「即使這些人不跟警察一起做事,但他們一直以來都對社區有貢獻,他們應該受到警方發聲。」

憑著單純的信念,葉家傑開始一一聯絡身邊可能的受訪者,不厭其煩地約訪和記錄。過程中,他體會平凡的居民也有著動人的故事,例如一位現年超過80歲的受訪者是在上海出生,幼年時僥倖躲過日軍抓捕,不至於被送進集中營,「故事非常複雜,好像電影一樣」。

「與5分局同在」的採訪工作並不容易,葉家傑也曾遭民眾拒絕約訪,但這並沒有澆熄他想記錄社區的熱忱。

葉家傑表示「與5分局同在」帶給他的樂趣,正是記錄社區人物的點滴;他形容華埠社區就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而這張社區網絡之所以能形成一張緊密的網,是因為「有重要的人把社區建立起來」,否則社區網絡就會像散掉的蜘蛛網,沒有方向。

週四當天,華埠共同發展機構(Chinatown Partnership)執行總監陳作舟(Wellington Chen)也在第5分局接受採訪。陳作舟的專業是建築師,他除了將專業用於建設社區,也親自投身社區服務,堅持「留守」華埠,為當地發展找到真正的出路。

陳作舟指出,葉家傑為了寫好文章,「在市警局第5分局採訪我一次,又在街上採訪我一次,在我辦公室至少採訪過兩次」,總共採訪他四次才誕生一篇文章。

但是,葉家傑的辛勤並沒有白費工,他所記下的陳作舟的故事,無疑是華埠移民史的一塊重要拼圖;尤其是陳母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帶著年幼孩子從臺灣、新加坡、巴西,一路孟母三遷至美國定居的故事,讓讀者對早年開拓華埠的華人移民生活,有更深的認識。

目前,市警局第5分局臉書項目「與5分局同在」還在持續對外募集故事,生活在第5分局轄區內的民眾,如果有好故事願意與社區協調官負責人葉家傑分享,並由他親自約訪、記錄,可以拜訪第5分局的臉書專頁,傳訊留言:facebook.com/NYPD5pct。◇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仇恨言論針對亞裔 孟昭文通報FBI和市警
【瘟疫與中共】紐約警局疫情背後的紅色因素
為何不把華埠捅人案列入仇恨犯罪? 檢方解釋
傾聽亞裔心聲 紐約警督建議定期辦警民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