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調查:疫情致年輕人變得更情緒化、抗壓性低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2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據國外研究顯示,年輕族群受武漢肺炎(中共病毒)疫情影響較大。受訪者在疫情前及早期的人格特質間變化相對較小,但疫情後年輕成人變得更情緒化,且合作性、信任感及責任心都比較低。專家分享,可以從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開始,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或說出來。

2022 年9月發布於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研究指出,武漢肺炎(中共病毒)疫情盛行,可能影響人格特質變化,尤其年輕族群受影響最大,變得更情緒化,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合作性、信任感和責任心都比較低。

該研究由佛羅里達州大學醫學院的學者進行,分析2014~2022 年的「了解美國研究(UAS)」的調查數據,研究對象為18~109歲,共7,109 位美國人民。

他們以參與者的五因素人格模型特質進行測量評估,包括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親和性及盡責,同時比較疫情前(2014年5 月至2020年2月)、疫情早期(2020年3月至12 月)及疫情中(2021至2022 年)的差異。

結果發現,受訪者在疫情前及早期的人格特質間變化相對較小,僅在神經質上有小幅下降。然而,疫情中的外向性、開放性、親和性和盡責性皆下降,這些變化大約是標準差的十分之一,相當於大約十年的規範人格變化。進一步也發現,年輕成人的性格變化最大,神經質顯著增加,親和性和盡責性下降。最年長的成年人組在特質上則沒有顯著變化。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明,依照人格心理學家的說法,人格特質的確比較不會因為環境壓力而改變,特別是核心特質,僅有非核心特質可能會因應環境而有所調整。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肺炎病毒大流行不僅影響生活型態,也會改變人們的性格,受到影響的特質與社會連結、人際互動是有關連的。

戴怡君說,防疫期間人們大幅減少實際的人際互動及社交,社會連結變弱,會造成孤獨感增加。當疫情減緩、要回歸到原有的社會群體中互動,例如:學校,就有可能產生壓力、對環境及對人的信任感降低,因此出現焦慮、憂鬱等心理健康問題。

她建議,可透過幾個方法幫助孩子調適、回歸群體生活,恢復與他人及社會連結的關係。首先,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重新檢視和別人的互動關係,如果出現負面想法和情緒,可以寫下來或是找信任的大人說出來,從釐清想法、感受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式;再則,鼓勵孩子運動,尤其是團體運動能帶來更多愉悅感。

戴怡君表示,若孩子較內向,需更長時間的引導,不妨鼓勵其多親近大自然、種植喜歡的花草植物,或是養寵物,每天帶到外頭散步,透過這些活動增加與他人互動的機率,為生活帶來不同的意義。◇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