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歐盟推動人臉辨識資料庫 民眾憂箝制自由

圖為人臉辨識設備。(Toshifumi KITAMURA / AFP)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報導)因應跨國組織犯罪,歐盟執委會公布《警察合作自動資料交換》(Prüm II)草案。國防院表示,該計畫導入民眾照片與駕照等資訊,並允許利用人臉辨識系統搜尋,由於中共利用人臉辨識系統打壓人民的事件頻傳,歐洲社會憂心,政府可能藉該系統擴權、並用於打壓民主與箝制言論自由。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2021年12月公布Prüm II草案,近來隨著媒體揭露該計畫對人權與隱私權造成的潛在影響,特別是過於龐大的個資資料、以及引入人臉辨識系統的擔憂後,Prüm II開始受到更廣泛的討論。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21日發布最新一期「國防安全即時評析」,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宗翰,以「歐盟推動建立泛歐洲的人臉辨識資料庫及其爭議」為題,撰文分析歐盟推行Prüm II,引發人權侵害、政府擴權的質疑。

Prüm II源自2005年由比利時、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法國、盧森堡、荷蘭共同締結的Prüm公約。根據內容,參與國家可以彼此共享DNA、指紋與車輛登記等資料庫。該公約的核心內容已在2008年被歐盟採納,因此可說是適用全體歐盟國家。

2020年,奧地利警方提案建議擴大Prüm的內容。經過一年餘的規劃,Prüm II預計將各國警察資料庫系統當中,把民眾照片與駕照等資訊連線,並允許利用人臉辨識系統回顧搜尋。

吳宗翰表示,這兩項重大措施的結合,意味著執法單位未來將可以從大量的閉路電視影像、社群媒體照片以及受害者手機等管道,跨國境地比對出潛在罪犯。從潛在效果而言,幾乎等同於創造出一個龐大的泛歐洲人臉辨識資料庫。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說法,Prüm II是在促進打擊犯罪與維護歐盟價值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透過資料庫之間更大程度的資料交換,它能從技術的角度協助各國警方合作,有效達到對犯罪的預防、偵查與調查,並有效降低犯罪率。

吳宗翰說,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的角色被認為將大為提高,而Prüm II的架構也宣稱與現行以及發展中的歐盟各類資料庫系統的倫理價值一致;這類系統包括申根資訊系統(SIS)、簽證資訊系統(VIS)、歐洲難民指紋資料庫(EDS)、入境/出境系統(EES)、歐洲旅行資訊授權系統(ETIAS)與歐洲第三國國民犯罪紀錄系統(ECRIS-TCN)。

不過面對歐盟執委會的說法,人權團體以及提倡隱私權保護的運動者仍表達高度疑慮。吳宗翰說,這也再次反映人臉辨識科技在歐盟內部仍然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議題。一直以來,歐盟對於人臉辨識科技的使用始終缺乏一致的共識。

吳宗翰說,表示各方對其技術的使用是否真能符合歐盟民主價值與原則辯論不已。過去許多的研究與報導指出,人臉辨識技術基於背後演算法存在偏差性(bias)的因素,辨識結果幾乎不可能達到完全中立。

IBM公司也因此於2020年6月時高調宣布退出相關市場。吳宗翰表示,如果將這一事實運用到犯罪偵防時,可以預料,對特定族群可能也會產生較為不利的結果。此外,社會大眾也擔憂,自身的生物特徵資料被儲存與運用,可能會成為政府打壓民主與箝制言論自由的工具。

他表示,過去幾年媒體屢屢報導,中共大量使用人臉辨識技術從事打壓人民的相關負面訊息,更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歐洲民眾對該技術的觀感認知,這也是為何若干歐洲國家,會禁止警方在公開場合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的背景。

「歐盟資料保護監督機關」(EDPS)主任維維羅夫斯基(Wojciech Wiewiórowski)也警告說,資料的使用需要符合必要性與比例原則,Prüm II應當要具體說明如何保障隱私權的措施,就目前內容來看明顯不足。

吳宗翰表示,因為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歐盟傾向賦予執法機關更大的權限與能力。但民眾對於政府可能藉此擴權、侵害隱私抱持懷疑,這個爭論也出現在美國及許多民主國家,但廣泛使用人臉辨識科技的中國社會,對於政府公權力運用該技術的質疑,基本是置若罔聞。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