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對中脫鉤已是大戰略 學者:台商也默默的在做

中國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在面臨歐美封鎖之下尋求製程的替代道路,但還是面臨許多窒礙難行之處。(VCG/VCG via Getty Images△)
人氣: 22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2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報導)美中科技、金融戰延燒,美國不只在晶片領域頻頻對中國出招,近期再掀中企在美退市潮。學者說,這些事件都有關聯,是美國對中共整體戰略的一環,未來中企在美籌資能力降低,無法藉此併購具尖端科技的歐美企業,進而使得包括半導體實力無法向前推進。自由世界與中國脫鉤是大趨勢,但製造業要全面撤中不是短時間的事,台商對此也應有所準備。

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美國對中國整體戰略是,朝向科技與金融脫鉤的方向進行,過去美國川普總統的時代,美國已在檢討中國之所以有經濟成就,是因為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發行債券以取得資金,接著在全世界併購企業,藉此想取代美國在科技與金融領域的全球霸權地位,就像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陳松興表示,中企會在香港掛牌之餘,又到歐美掛牌取得資金,但為人詬病的是,很多外資企業到中國被要求技術移轉或轉讓,若不願意,中企會通過從股票、債券市場籌得的資金併購他們,甚至還會採取竊取的模式。

陳松興表示,半導體是未來的關鍵科技,美國一定會重視中企以不當模式取得相關技術、設備等問題,不管是對華為的禁令、禁止尖端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這都是美國大戰略的一環,而且不會停下,甚至哪裡有科技缺口,美方就會堵住,在金融面也是,美國正在清理中概股上市等問題,中企無法在美國籌資將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影響到未來併購歐美關鍵技術企業的實力。

陳松興表示,美國對中共的科技圍堵,持續在歐洲發揮效應,特別是俄烏戰爭之後,德國調整過去依賴俄羅斯廉價能源的策略,避免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上被俄羅斯狹持,同時反思一件事,就是不應在其它領域,也變成中共的人質,「德國是歐洲的火車頭,現在的歐盟、北歐對中共的態度已經改變,已把中共當成戰略上的威脅,歐洲過去對中共友好的態度,已有非常大幅度的改變。」

陳松興表示,在未來,中國到歐洲進行企業併購的可能性大福降低,特別是併購的資金面臨斷流,加上中國垃圾債出現違約,債券發行受到影響,以及中國經濟面臨危機,經濟成長大幅衰退,「可以想見,中國經濟面臨很大的困境,海外資金無法取得,國內也有壓力,短期內在科技領域的發展也將停滯。」

陳松興表示,儘管中國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在面臨歐美封鎖之下尋求製程的替代道路並成功升級到7米製程,但還是面臨許多窒礙難行之處,離真正商用還有很大段距離。

陳松興表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是全面性的,只要會威脅到自由世界的高階製程,美國絕對予以禁止,在半導體領域,可以看到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的聯盟,正在從資金、科技面圍堵中共,拖延他們發展新科技的時程。

陳松興表示,台灣的情況比較微妙,目前不論是美國還是台灣官方,都在持續提醒台廠到中國投資必須考慮戰略上的風險。如果是技術層面,美國有嚴格的科技輸出審查,台積電等台廠必須配合,這不是問題。

陳松興表示,比較敏感的是,在俄烏戰爭時,數百家歐美廠商撤出俄羅斯,這給美歐一項警惕,徜若美中發生戰爭,日本被捲進來,他們在中國的投資將會受到威脅,加上台海軍事演習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歐美大廠此刻正在分散在中國的投資,但有些產線的調整需要十年的時間,所以看到的是,在中國的生產仍然繼續運作,但卻少有新的投資進去。

陳松興表示,台商的敏感度高,很早就看見多元生產佈局的必要性,即使是鴻海富士康,也把部分蘋果設備產線移到越南與印度,這代表事前已規劃一段時間,不是短時間的計畫,他們可能早有準備。

陳松興表示,台商要完全與中國脫鉤並不容易,但還是需要考慮,目前中國經濟環境每況愈下,接下來幾年仍要降低在中國的生產規模,生產佈局得多元化,「其實很多台商正默默的在做,有些事情比較敏感,難對外言道。」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